把激励担当作为切入点,从提高专业能力、日常管理、正向激励等方面为村干部搭建“舞台”,使其在基层工作有干劲、拼劲、闯劲,不断实现担当作为。
促进长远发展,让村干部有“韧劲”。强素质。发挥援疆项目资金优势,与新疆开放大学合作,鼓励引导高中及以下学历村干部报名参加学历提升,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人才动能。着眼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需求,充分发挥各级党校阵地、红色教育基地、党员远程教育站点资源作用,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以全面提高村干部创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强才干。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七个一批”和村干部“六个一批”培训要求,依托县园区企业、产业园资源优势,分批组织村干部开展实践锻炼,充分发掘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优势,实施党建引领抓“三育”工程。推行“1名工作队员+1名村干部+1个村级产业(合作社)”的包联模式,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村干部致富能力。强队伍。着力分析各村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探索实施“一村一大学生”选育计划,考察识别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大学生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农村队伍文化知识结构,确保村级力量有实效、能接班。逐步优化“两委”班子结构,积极推动汉族干部到村“两委”任职,对履职能力不足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着力增强基层工作力量。
强化日常管理,让村干部有“干劲”。定目标。实行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绩效公示公开制度,坚持“以绩取人”,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对村级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对各村考核按年度综合排名进行打分,得分情况作为绩效奖励总额的重要依据,各村内部也要参照制度考核制度,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的依据。明职责。明确村干部岗位职责,按照村“两委”班子分工、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协助的村级负责体系,建立AB岗制度,落实好首问负责制,全程指导帮助群众办理相关业务,按照县委“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最多跑一趟的服务理念”,健全服务门类和服务体系,明确办事流程,进一步推动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严监管。围绕村务“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村级财产管理、村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重点工作,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全程覆盖式监督。及时开展村“两委”干部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指导改正。收集村党组织书记日常遵规守纪、履职尽责、“八小时之外”表现等正负面信息,打通村级末端监督“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基层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优化激励举措,让村干部有“冲劲”。待遇激励。建立村干部薪酬制度,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明确养老保险、医保保险、人身保险、绩效奖励等其他报酬待遇补助,落实正常离任村干部待遇保障,发挥好绩效考核的约束作用,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政治激励。牢固树立在基层一线锻炼培养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将成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展现更大的作为。生活激励。每年组织村干部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完善党内关爱帮扶基金,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和离任村干部,对困难干部家庭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建立离任村干部结对联系制度,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对接联系离任村干部,定期走访,帮助解决困难。“七一”及春节前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时重点关注离任村(社区)干部困难群体,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常态化机制,乡镇包村干部定期与村干部谈心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