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公园走了走,上周还是小骨朵的玉兰花已经开啦,柳树也笼上了一层淡绿,人们都是春衫薄衣,散步的心情也愉悦了许多呢。一高兴就哼起了歌,还挺应景——《北国之春》。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的春天,
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
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
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
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独木桥自横。
嫩芽初上落叶松北国的春天,
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
虽然我们已内心相爱,至今尚未吐真情。
分别已经五年整,我的姑娘可安宁。
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棣棠丛丛,朝雾蒙蒙,水车小屋静。
传来阵阵儿歌声北国的春天,
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
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
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
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这首《北国之春》,曲调优美流畅,歌词典雅温馨,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民谣。我从小就很爱听,而且一直以为这是蒋大为原唱的中国民谣歌曲。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首日本歌。
1977年,日本词人井出博正接受委托,为当红歌手千昌夫量身定做以北国为主题的歌曲。他以家乡长野县的风光作为歌曲的背景,就是歌中的亭亭白桦、淙淙流水、木兰花开……长野县恰好与曲作者远藤实和歌手千昌夫的家乡离得不远,使得词曲唱有了共鸣。
歌中还融入了词作者自己的回忆。井出在东京读大学期间,母亲经常寄来家乡的手信,后来父亲去世,大阪工作的哥哥寄来生活费,支持他读完大学。思乡之情,在词人心中化为一幅画面:父亲和哥哥在火炉前对饮,两个朴实木讷的男人,相对无言……
歌词到了作曲家远藤实手里,他只用5分钟就完成了作曲。远藤实回忆:我的脑中鲜明的浮现出故乡新泻的春天景象。儿时家贫,深夜风雪会闯进屋里,冻得他直哭,所以远藤实对歌中春暖花开的情绪体会格外深刻,并将这种轻快的情绪用乐曲完美的表现出来。
词曲都是一流,但这首歌的成功更归功于歌手千昌夫的演绎。他是怎么理解这首歌的呢?1960、7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起飞的时候,城市化飞速发展,千千万万的人们离开家乡,走进城市,求学、打工,努力为生活打拼(就像中国的最近这二十年)。千昌夫敏锐的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他不顾制作人的反对,坚持以很“土”的形象走上舞台——破旧的檐帽,皱巴的黄色风衣,一只厚实的行李箱,那个年代最典型的日本民工装扮。
结果,四海为家的日本民工从歌中看到了家乡的风景,体会到了亲人的思念,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尤其是千昌夫极为接地气的演绎,完全被人们接受、赞赏,《北国之春》一火而不可收拾,直至成为日本的“国民之歌”。
2011年日本大地震,千昌夫的老家被海啸淹没。震后,他再度发行《北国之春》唱片,并将发行所得全部捐赠给灾区。他说:“感觉如果是这首歌曲的话,一定能够让所有日本人都团结在一起!”
文艺是时代的写照,最经典的歌就是那个时代的完美印记,《北国之春》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