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李笑来老师总结的一个点很好,确实也是身边经常听到的,就是“努力”和“坚持”这两个词。当我看到那句“你可以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剔除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惊讶的,这难道不是好的态度和习惯吗?
当答案呈现在面前时,你会发现,就是没有深入的思考啊,导致看问题只看到了表面。这句话是这样的:“因为需要努力和坚持做的事情,是从‘骨子里’就排斥的事情。”这个结论太有力量了,应该再重复看一次:“因为需要努力和坚持做的事情,是从‘骨子里’就排斥的事情。”哪怕你还在坚持,没有半途而废,也不会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什么。为什么?做个类比,这就像埋头耕田的牛一般,只是低着头埋头苦干,能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一辈子都是这样——因为这不是大脑思考的反应,而是转变成了无脑的肌肉反应。
那如何才能抬起头呢?当然就是思考你做的这件事情可以给你带来的好处是什么?这个好处是不是能够好到你觉得“谁阻碍你就和谁急”的地步?这就又要调用起之前学过的元认知能力了...
你可以把自己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分成两部分深入思考:其一,是你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否有相对应的人正在做,如果做到了那样,你会得到的好处是什么?想得越大越好,直到让你觉得做这个事情,“谁阻碍你就和谁急”的地步。其二,是这件事情如果不做,你会怎么样,可以差到什么程度?最好能够把这些不好用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因为记录下来的这个过程可以吓住大脑,让大脑产生极大的恐惧,当以后每次再想到放弃时候,大脑就会阻碍你这个念头。
这样一来,你在做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再调用到落后的“努力”和“坚持”,而是面向未来的“激情”和“动力”。为了更好的理解,举个李笑来老师的例子罢:
当时要进入新东方做老师,要考TOEFL/GRE,要背两万多个单词。这一听就是个苦差事,刚开始也是觉得:“靠,这哪儿是人干的事儿啊?”然后,花了一个小屋的时间琢磨,有没有办法把背单词这个事情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呢?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在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就是百万,掐指一算,那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元钱,这个多爽?
按原计划是想每天背五十个单词适应一段时间,想到这一层,马上决定,不行,第一天就要赚上个5000元!这一转眼都是许多许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能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2001年)一天赚上5000元是什么心情吗?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就是一念之间,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确实整个世界的差异,有个很实在的道理,一念一世界,一点都不虚。你个策略是适合用于一辈子的,你也就把“坚持”啊、“毅力”啊什么的,从你的操作系统中提出掉算了罢。
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人群站位的,当你在做的事情找到了很好平行参照时,可以尽可能的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当然现在可以通过社交的方式更多样化),因为我们有“镜像神经元”神经,这个神经系统会促使我们与身边和周围的人越来越相似,而且这部分神经越是发达的人,越是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影响。有句古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
如果可以,经可能的远离那些负面情绪极其严重的人是很有必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