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目上半阙原为知乎上一大热题,知友们群策群力,各书己意,当时好一番风云际会,万年围观众如俺当时也没少感叹。此文借着7天长假的东风,也可视做国庆献礼,情节真实生动,观点一家之言,大家随便看看,不喜出门右转。
文初本着先抑后扬的精神,先说件真事儿(此处无郭德纲乱入),家附近那台去年8月便告坏掉的借书机居然被修好了,说居然,是因为原本个人以为此机再无修好之日的,且不说从前机器坏时上面贴着不日便会修好的通知,结果距承诺修好日期过了半年都未有结果,空看着那一纸A4纸通知由白转黄,由黄变黑。光看此机日常几乎无人维护打理的现状,便令人对机器会修好一事集体看空了。但令人万万想不到者,一日此机竟然复旧如前,令人不仅欢喜赞叹,毕竟之前都已经完全放弃希望的来。
那位说这是歌颂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现下借书可以用自助借书机了么。非也非也,此机之应用经历,个人从前便写过数篇文了,此处不必多谈。以上小段只能算个前菜沙拉,连汤都称不上。
真正令人惊叹者,还在后面。话说打从机器修好后,国庆日下午出发去首图借书,尝试一把国庆假期泡图书馆这般有B格的生活。结果急切间忘了带路上所看之书。盖为自家距首图甚远之故,每次去路上总要带几本书以供路读。转念想直接去借书机上随便借取一册便好,到了借书机借书毕,忽然注意到从前未曾细看的借书条例。例上称各借书机间可通借通还,且一卡通所借图书也可在此机上归还。
心中甚奇,暗想难道说在图书馆借的书也能在机器上归还了么?立时掏出手机拨打机上所写热线电话相询。略过国庆节当天首图相关部门居然有人上班一事不谈,要紧的是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只听那边工作人员非常肯定及确定的表示,是的,在图书馆借阅的书也可以在借书机上归还。
闻听此言真令人有中奖了的喜悦感,当然不是500万,只是纪念奖汗。但这对于借书人而言,真是技术上飞跃的进步了!
以个人前几日真实经历为例,因为最近对画画这事儿感兴趣,上个月借了一大堆美术类书籍,各种画册着实沉重的不行,这种精装书借上个十册八册的,大家懂的,总之当日借书时便是手提肩挑,半托半抱的将这一大坨书好容易弄将回家,待到还书之日时又是如此一番折腾。个人自觉得此一番还书的运动量不亚于上一堂器械训练课。
如果,如果日常还书可以在自家附近借书机上完成的话,那么对于常去图书馆的人而言,真可称有如虎添翼之感。此处再以个人日常真实经历为例,比如个人去首图借书,要穿越三个行政区,走上好远的路,以欧洲小国面积算是穿越了两个国家,以日本战国时期各国面积算,这一趟走下来已经畅游八国了都。
好了,虽然山远路长,但因为图书的特殊属性,既还书去的路上要提好多好重的书,借书回来路上还是要提好多好重的书,便成了每次图书馆之旅的规定动作。也正因行囊过重,使得借书人在借书路上顺便办点别的事情成为不可能,毕竟提着这么重的东西你还想往那去?去那里都不方便呐!你又不是川军!
所以,以往个人每次的首图之旅都是了无新意,用自行车将一大坨书驮到公交车站----坐公交车到首图-----看书借书----扛着一大坨书到公交车站----坐公交车----用自行车将一大坨书驮回家。因为辎重过重,使得去个银行神马的都不会成为可能。
但是,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先在借书机上把书还掉,轻装简行的去图书馆,此处轻装是重点,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先顺路上顺便办点别的事情,降低一下自家的时间成本,毕竟大老远出门只办一件事这事儿太不符合时间管理法则了不是。
更贴心更不像中国图书馆风格的是,即使你借阅的图书过期了,你也可以先在借书机上把书还掉,然后有时间时再去图书馆交罚款!体贴的真让人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日本,请允许我先去泪奔则个。
好了,略去以上啰啰嗦嗦、纯主观感受并夹杂无数废话的叙述文字不提。以局外人角度客观说,在技术进步上,可以说北京的图书馆还是飞速的,虽然你可以说和欧美、日本那些发达国家比是龟速的,更不必提永远可以给负分的馆内细节服务方面,比如说洗手间多一半隔间里的书包挂钩都不存在了,让我等读者只好把书包放在地上,暴汗。对此有人出主意说可以把图书馆里的书放地上做地垫,掩面。
但是,但是,扯回正题的说,相比十几年前那种借书时需要填借书卡片的岁月,而且通常写上十本书有八本没有,以至于每次如果想借三本书那就最好写九本,相信经历过的铜子都懂的。
再后来借书者居然可以进到书架前选书了,再后来居然各馆之间的借书卡可以通用,能够通借通还了(虽然这一点在各区图书馆之间到现在都没完全实现),再后来社区里都有自助借书机了,虽然里面的图书质量比较呵呵,有位在网上开书店的小编特意去看过,以所谓专业的眼光估了下价格,结果就是TA严重怀疑里面的书都是一折进的,才会呈现如此良莠不齐的状态,当然是以莠为主打。
虽然虽然虽然,虽然有那么多的虽然,虽然现在的整体情况还总让人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比如说身为首都北京图书馆的首图居然没有自习室,也没有失物招领处,真是让我等首都人民在外地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
但是,但是你还是要承认,北京的图书馆毕竟是进步了,不管是一小步一小步,还是偶尔跨上一大步,人家一直有进步。虽然万万赶不上北京房价的增长速度,如果这二者同步的话,相信而今欧美、日本各国图书馆早就该排队来北京学习取经了。但抛开幻想正视现实的说,只要我们一直在进步,这就极难得,而且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