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陕西省教学能手张琳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虽然力有不逮,但可以择善而从;虽不能得“一汪泉”,却能在“一勺饮”中小步前进,也是件快事!
徐飞老师的“序”——一位农夫与它的种子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民已经变得越来越稀贵,这一个农民其实不容易,他得通晓时令节气得了解农作物的习性,得听懂布谷鸟的叫声,得学会观天象测农事……
他是最不像专家的专家,外出讲学常常是一件冲锋衣,一双休闲鞋,一只小袋子,普通的就如上街买菜的邻家大伯……在语文教育的世界里,他如质朴地道的农民,守护着土地和他的园子。”
多年前听过黄厚江老师的课,他真的非常质朴、随意,穿着一件红色的冲锋衣,我印象深刻。(模糊的记得他用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例子。)但是自己太无知,并不知道黄老师是个名人,只觉得他的讲座诙谐幽默。
黄老师,非常尊崇叶圣陶先生,潜心学习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黄老师常提起叶圣陶先当年办过的一个农场——“生生农场”,叶老让孩子们在农场里自己种菜、种瓜。黄老师认为叶老办“生生农场”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教育、劳动教育还是他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如果迁移到作文教学上来,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中喜欢写作,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拿现在的教育环境来说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遇难求的。但80后,70后等等,这些人在作为学生的时候,谁又没有进行过实践劳动呢?在劳动中学技术,在劳动中进行思考,劳动让我们有切实的感受和真实的情感,这本来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材料,可惜现在难有人为了实践教学,顶着安全的风险。所以现在学生写的作文很多不能体现真实情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真实的情感体验。
第一章 打开作文教学的“心结”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其中有许多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对其中一些理念常常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有些相互对立,令人莫衷一是;有些则是极端化、表面化的理解。既造成对这些新理念的误读,也混淆了人们的认识,成为不少老师作文教学的“心结”。这里简要说说我对几个关键理念的理解。
如何“自由作文”
从理论上来说,自由作文首先是有写与不写的自由,其次是由怎么写的字由。
有老师会说考试作文都是不自由的,平时都自由考试怎么办?……每一次训练都机械的用作文考试的要求指导学生……
有人跑到另一个极端,要做无视考试,蔑视考试的真心英雄,学生的确是享受了自由,可因为脱离实际付出了沉重代价。因此应该明确:所谓自由作文,一是认识写作的基本规律,平时写作训练以自由作为的形式为主;二是让命题具有极大的选择空间——提供一个局部的自由;三是让命题贴近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内在生活,尽可能唤起学生的内在写作需要,使“要他写”和“他要写”尽可能的统一。
我觉得平常教学中作文可以形式多样,文体不限,诗歌也可以;字数也有要求与不要求,但应该设下限,比如200字以上,300字以上,以防止有些同学写了十几个字,或者三五十个字,把自由扩大化,就没有了平常练习的作用;写作手法和修辞上也应该稍有要求。比如对人物描写必须有一种描写手法,全文至少用一种修辞等等。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积极地认识生活、表达健康的思想,是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基本途径。写文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表达需要,应该是负责任的思想呈示。任何由外在概念出发的写作都不是真情实感的表现,任何无节制的自我宣泄,都是缺乏责任的自私表达。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产物,表达真情实感,文章才可能感人。可不知从何时起,学生的作文虚假矫情、胡编乱造成风。即使所谓中考高考满分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也并不多。
我们认为,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原始情感的记录,它和适当的加工并不矛盾: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也不是简单的等同生活或内心感受的原版记录,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真人真事。
有人会担心我们是否又要引导、鼓励学生说假话、说大话。恰恰相反,和真情实感相对立的就是说大话、说套话、说违心话。文章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发自自己内心,而不是来自外在的概念。
我觉得写真人真事应该有加工,要不然怎么能称为写作?如果不进行加工,那就粗糙不堪,不就成了记录或者录音呈现。加工并不是让学生说假话、说套话,加工同样是让孩子说真话。我曾给学生们简单说过,加工只不过是进行了挑选进行了润色,重新进行了组织,摒弃了无用的、啰嗦的、不文明等等原始内容。
什么是“个性化表达”
个性化表达是以语言规范为基础的高品位表达,必须以遵守语言的基本规则为前提。用僵死的语言规则去框范学生鲜活的语言,必然使学生的语言苍白而没有活力;个性化表达看起来是形式问题,实际上是内容问题,更在于表达的言之有物。
个性化表达不是病态的表达。“我的地盘我做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不是个性化表达。
当然,我们强调个性化,必须以规范为基础,并不是限制学生语言的空间设置,语言表达的框框和套子,只是防止对语言个性化这一理念形成一种简单片面的理解。
个性化表达以个性化阅读为支撑。“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外从不读书,课本也没有好好读的人,谈什么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只能是痴人说梦。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善于运用网络语言,使得作文活泼,这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必须进行正确的指导。要不然网络上的一些暴力语言,不文明语言,就会常常出现在作文中,这种个性化表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时会还让我们批阅难堪。阅读经典书籍,会让同学积累典范的用词和、语句,也有利于同学们的个性化表达。
为什么要“多元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坚持一元化标准,在貌似公正的背后是对一部分学生学习权利的牺牲。强调多元化评价,要求我们不能用既定的框框约束学生的写作,也不能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习作,尊重学生的写作,劳动是多元化评价的本质,在宽容中引导多元化评价的基本要义。
作文教学本身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在于分出优劣中差,也不在于挑选;评价的目的自然也在于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会不会写,写得好不好的结论,给学生一个能得多少分的判决。
教学实践中,我们用一元化评价,有些学生始终都处于失败和失望中,渐渐的也就丧失了写作的兴趣,以后害怕写作,甚至不写作了。要让学生热爱写作,就得让学生有兴趣,有自信。哪怕是“字写的好,这个词语用得准确,这个句子写的优美”等等简单的评价也会确立学生的自信,让他有兴趣进行进步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