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要孤单一解读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渴望建立友谊的,有的孩子能够快速融入新集体,成为大家喜欢的对象,而有的孩子却会被孤立和排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孩子社交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同伴关系在孩子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与成年人的交往不同,同伴关系更具有平等性。在同伴关系中,孩子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来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同伴群体中的分享和交往过程中发现的冲突给孩子带来了换位思考的机会,为孩子逐渐走出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打好基础,所以当孩子遇到这些冲突时,正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一般在孩子之间的冲突没有涉及人身安全时,家长可以不急于干涩,让孩子自己尝试化解这些矛盾。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物生态学理论最内层是微观系统,是与个体最直接相关的环境中的活动或互动,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微观系统很可能只局限在家庭。随着孩子的成长微观系统中逐渐增加了日托班幼儿园和学校中的同伴群体。一般家长在说起孩子同伴关系时,是从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些外在的环境的。比如担心孩子不能融入或者孩子在其中受到伤害,但是微观环境中的个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孩子本身的特点,如气质生活习惯和能力也会影响别人。
每个孩子都渴望建议友谊获得归属感,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么多孤独的小王子呢?他们的星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如果我们将这些星星分类的话,通常会有这么几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受欢迎型的孩子性格偏外向活泼,爱说话,胆子大,外表吸引人,他们不会冲动和发脾气。在同伴交往中,受欢迎的孩子表现出较多的积极,友好的行为。比如高水平的合作、愿意分享等,而消极和不友好的行为较少,他们喜欢交往,积极主动的参与交往,并且善于交往表现在处理交往冲突时,他们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这些解决办法是关系指向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解决了一个交往冲突,还可能把冲突变成一个增进彼此关系的机会。
被拒绝型的孩子性格很外向,非常活泼,爱说话,胆子大,他们性子急、脾气大,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孩子有更多的消极、不友好的行为,但积极、友好的行为很少,比如不愿意分享,男生有更强的身体攻击,女生则有较强的关系攻击,有趣的是被拒绝型的孩子也非常喜欢交往,交往积极主动。但是他们不善于交往,并且在这一方面与受欢迎的孩子有非常大的差异,他们解决社交冲突的能力较弱,他们依照物品所有权的社会交往策略。
被忽视型的孩子性格较内向、好静、不爱说话,胆子小、他们性子慢、脾气小,并且不易兴奋和冲动,被忽视的孩子的积极友好的行为和消极不友好的行为都很少,对他人的攻击,表现出退缩。社交策略的选择多为“自我中心”的缘由。
一般型的孩子在各项上均处于中间水平,谜一般的一般型的孩子,很多研究者都会用这一句来描述他们。在一个群体中,一般型的孩子占比通常较多。
孩子的同伴交往类型,即孩子的社交基本地位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致可分为孩子本身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气质)和外部因素(比如家长的鼓励、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玩具、游戏)
2、做一个受欢迎的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给孩子留出同伴玩耍的时间:一起游戏和一起学习是不同的,学习,包括知识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一起学习的时候,同伴之间更容易形成彼此参照,互相竞争的状态;但在一起玩的时候,孩子更关注同伴本人,学习怎么样和别人相处
2)接纳孩子目前的社交状况:当发现孩子不被同伴接纳或者孩子对社交行为表现得比较退缩的时候,父母比较容易着急,忍不住要责怪他们,比如“你这么爱哭,别人就不愿意和你玩啦”,作为家长的你也可以试问自己:“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是不是就能马上就不着急了呢?”改变是可能的,不接纳现状改变就无从谈起,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接纳现状改变就开始了,从这一点来说接纳是最难的一步,因为他意味着至少有一个时刻一个人要和自己拒绝的业务的痛恨的特征,标签或经历的共存。家长的人生经验非常可贵,但是,孩子有他自己本身的气质,身体特征,有他们需要面临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逐渐增加的学习压力,日益减少的自由玩耍时间,距离非常远的小伙伴,各色各样的辅导班,眼花缭乱的商品,无所不在的广告,这些是我们小时候没有的经历。
3)倾听孩子在社交中面对的困境和情绪。倾听会让你眼前的孩子越来越真实,当你不再用内心的标准去衡量他,而允许他真实的存在,是你们的关系也逐渐真实起来。
4)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他分析问题,比如“你那么害怕失败,有什么方法能让你感觉好一点吗?或者你非常担心,来自哪里的评价呢”,肯定孩子的优势,找到可以让优势更好发挥的途径。
3、孩子社交相关案例解析
案例一:爱告状的小同学
典型故事:乔的爸爸许诺乔,如果桥乔挣够了50元钱,就可以拿这笔钱去野营,但他后来又改变了想法,让乔把这¥50都交给自己,乔就像他的爸爸撒谎说自己只挣到¥10,然后把¥10交给他爸爸,自己用¥40去野营,乔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阿里克斯,请问如果你是阿里克斯会去爸爸那里告状吗?绝大多数四到12岁的孩子选择了告状,事实上这也是孩子喜欢告状的年龄阶段。
小学生告状现象非常普遍,这不是因为孩子品质的问题,而是孩子发展阶段中重要的社会技能“道德—规则意识”发展的结果,心理学家克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道德心理学领域内影响极大。孩子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4-10岁)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2、寻求快乐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10-13岁)
1、好孩子定向阶段
2、权威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13-18岁)
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2、原则和良心定向阶段
幼儿学堂支招: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告状时成人不能随便敷衍,这样做会让孩子感觉得不到成人的尊重,会使孩子更敢委屈,也不能总说“好,我来批评他”这样势必会了孩子的告状行为得到强化,让孩子的告状行为,越演越烈练大人,大人应给予关注并耐心倾听。
案例二、不懂拒绝可真累
涵涵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孩子,很会替别人着想,同时他也是一个“老好人”,不懂拒绝,明明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但是别人想要他也还是忍痛割爱,即便自己时间不允许自己心里不乐意,也不愿意拒绝别人的请求,孩子不会拒绝真的会很累,偶尔还会受欺负。
心理学分析:
1、无原则的礼让摧毁孩子的自我界限,自我解解,就是自己和他人在情绪上空间上以及生理上的距离。在距离安全的前提下个人界限会在你面临选择时帮你辨别哪些事情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则需要拒绝,你就说界限是一种说“不”的能力。
2、孩子不懂得去拒绝别人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建立安全感。
3、害怕被否认。
优儿学堂支招:
1)、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
2)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3)帮助孩子改变不合理认知。
4)拒绝要讲究方法,真诚明确、态度坚定、语气要委婉。
案例三、克服说谎也不难
好好最近写作业的时间变短了,说是老师留的作业少,后来和老师沟通才知道他好几天没完成作业了,居然还对老师说“妈妈最近生病住院了,所以没时间做”而且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了,经常是父母老师两头骗。
心理学分析:
孩子说谎分为想象型说谎,虚荣心说谎和逃避型说话三种。
针对想象新说谎的孩子,父母要正确引导,帮助和启发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歪曲了事实真相。当孩子讲述真实情况是要对他们坦诚的态度给予赞同和肯定,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诚实的孩子是受欢迎的孩子。
针对虚荣型说谎,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每个人都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每个人也都有优点缺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做自己最好。
针对逃避型说慌,父母要明确态度,告诉孩子,自己喜欢诚实的人,鼓励他们说出真相,孩子说出实情后不要因为他做错事情而责怪他。首先要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他思考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家长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孩子身心疲惫,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说慌。
采用阳性强化法矫正孩子的说谎行为,当孩子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给予孩子及时的奖励或者夸赞,以强化孩子的这个行为。
父母应做好榜样,不要教孩子说慌,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一些细小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案例四、社交恐惧急不得
茵茵读小学五年级,内向害羞,不敢与人交往老师提问,他不敢举手发言,他回答问题时嗫嗫喏喏,课间也不和同学玩,一个人郁郁寡欢,在一次演讲中茵茵竟把原先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的一干二净,他尴尬极了,经过这次失败的演讲后,原因就更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了,甚至经常回避别人的眼神。
心理学分析
孩子这一系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社交恐惧心理,主要表现是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对被人注意尤为敏感,有社交恐惧症里的人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不得已参加时,在人群中也显得退缩,看起来比较羞涩。社交恐惧通常和孩子自身因素、成长经历、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环境有关系。
优儿学堂支招
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父母应该多创造一些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多和周围的朋友玩耍,让孩子在陌生朋友的交往中自然的提高交往能力。
2)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该怎样处理。多让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不要害怕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发生问题的时候正是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好机会。
3)接纳孩子现状,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案例五、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
小磊妈最近很困扰,上小学的儿子越来越爱攀比,上个月,吵着要买滑板车,这几天吵着要买轮滑鞋,小学生攀比太严重了,小到玩具、书包,大的房子、车子。攀比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分析
孩子攀比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同伴对孩子的影响
2、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3、家长的攀比心理对孩子有一定影响。
优儿学堂支招
1、运用反攀比教育手段消解孩子的攀比心理。
2、家长以身作则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