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440天 20191109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上,老师的串联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它能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被动的能动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结合志村老师《我是草》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他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串联的。就学生发言来说,它采用了点名的形式。点名是把儿童与儿童串联起来,见解与见解。串联起来的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是考验教师的深邃的洞察力和见识的活动。但佐藤学老师看来,这种发言方式,实在是糟糕透顶。因为他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预设。
可到最后,我们却陡然发现,志村老师的设计是有一定的道理。在他点名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是要帮助一个平时几乎不说话的孩子。在此之前,他专门关注了他,并辅导了他,鼓励他,创设了一个自然的发言环境。真正到那个孩子时,他被别人暗示,又没有进行发言,但志村老师非常冷静的选择了同桌来解决这个问题,让这个同学心里倍感欣慰。
在这个过程中,志村老师一直在倾听,最终实现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己的三重对话。在这个串联的背后,是老师有心的去倾听和引领。想到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耐心等待,就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时工作中也要这样,当学生说出的答案不是你原来预设的答案,这是非常正常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才能理解他所说的意思背后的东西。在教与学之间,我自己在逐渐转变,这个过程会相对漫长,并且可能出现反复,自己也在时刻的提醒自己。
当学生们的发言告一段落后,老师则介绍了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因为孩子们不了解写作背景,所以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作者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作者患有神经强迫症,在焦躁的状态下,写下了这首诗。但孩子们处于和平年代,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然有所不同。面对这种反差很大的情况,志村老师强调:“即便同学们感触有所不同,也是精彩的,因为你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成的是自身特有的体验,所以要格外珍惜呀。”这一句话,让孩子们找到了动脑后的受尊重的感觉。
设身处地的去想,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尊重每一位学习者学习的成果,并给予合理的解释,让孩子们发现作者,发现自己,发现生活。这样的串联,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学会更好的理解、倾听、表达。
品味着志村老师串联的话语,能感受到其背后自己所为此付出的努力。串联,即使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发生的,更是体现出一个人专业素养的标志,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因为它的确是一种能力。
在串联的背后,不是我们怎样去模仿,而在于我们如何来真正提升自己的学习力、理解力,表达力,正所谓功夫在诗外。突然想起郝老师说的那句话,这些观点,是10年经历后所感悟出来的,你们不理解是正常的。当你能真正坚持提升自己,到某一刻,你或许就会豁然开朗。我想在串联这块上,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