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学习《认识人民币》,就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会花钱的孩子接受的相对要快一些;遇到困难的,一般都是乖孩子,平常不会自己乱花钱的。
生活中,电子交易的出现,人民币离我们的日常越来越远,离孩子的生活更是越来越远。但在孩子的学习中,又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
今晚共读《玩游戏学数学》时,看到了这一段话:
孩子的学习,其实也是这样的,需要一定的认知背景的。如果之前的脑海中,对这一概念一无所知或模糊不清的话,那么课本知识对他来说,肯定是一团浆糊。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指责孩子“是不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呀!”“怎么这么不用心呢?”
这时的孩子,其实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怎样帮助孩子呢?
学会花钱,就好了!
孩子在购物中,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人民币的认识、换算、计算等等知识。当孩子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去接受课本知识,就能够迅速多了。
由此就想到,很久之前看过一本书《神童作坊》,里面讲到一段故事:一个小提琴老师教授两个同龄孩子学拉琴。A接受的特别快,而B的一首新曲子,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练习熟练。A是神童吗?老师经过调查发现,原来A的姐姐,在小时候,也曾学习过小提琴。当A还在摇篮中时,就经常听姐姐练习时的曲子,这些曲子伴随着他的幼儿时期。因此,当他在学习时,练习曲,就是他心中早已熟悉的旋律,而他需要掌握的,仅仅是老师所说的练琴技巧了,进度当然要快了。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定的生活背景,让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从而更有利用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买!买!买!让孩子们快乐地购物吧!
要教会孩子花钱哟!可以每天让孩子帮你买一件两件小东西,或者是自己的学习用品。一定是用现金,三五块钱,还要有找零的。
卖!卖!卖!把孩子们的跳蚤市场办起来!
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跳蚤市场”的事,初步设想:可以利用五一假期,天气好的话,我们就把市场开在学校外边,十字路口的拐角处,给孩子们一个“大市场”。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一直办下去,每到周末都可以“摆摊”。之前,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每到暑假,都去小区广场上“练摊”(小区里,每到暑假,都会有孩子们的“跳蚤市场”,大小孩子都会参与)。开始陪着他,后来都是自己去,在家里翻旧物,胡乱买(还记得,买的一个拼装玩具,20多块钱,拼了几个小时,后来卖时,别人砍砍价,十块钱就给卖了,回来跟我说时,我还心疼了半天),现在想想,也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