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0
咖啡馆里走进来一个高高壮壮看起来有点略带羞涩的男生。
25岁,老师。在见面之前当我提前看到他的消息的时候,心里就有点好奇,25岁,在北京,居然可以当上老师,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到可能是什么培训机构啊、或是一些商业机构的老师,想象中就是一个体制内的老师,哦,还顺带猜测了一下,可能是一个什么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北京土著,找了一个稳定又轻松的工作玩玩。
很快,男生走进,点了一杯咖啡,加入了我们的聊天。
不出所料,两轮谈话之后就知道了,是在一个北京特别牛逼的小学当老师,据说学校里的孩子每一个可能都有着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背景,而男生是刚刚北体毕业的研究生,被人介绍到小学当体育老师,刚刚工作几个月。
这在外人,比如我们看来,算是一份比较舒服和满意的工作了,体制内,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很轻松,平时随便带着小朋友们玩一玩,还能有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继续听男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多半是吐槽,“熊孩子们不好管,同事之间很难融入,领导的不信任,孩子的娇贵,调皮,不敢随便管教,不仅要坐班还连续的加班等等”。
哦卖糕,越听越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个小学的体育老师居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简直不太能想象,印象中自己上学时,大家还是都很尊重老师的,至少老师的权威还是有的,现在的小孩儿都已经这样霸道了么?二代、三代们的世界真是有点理解不了。
但是,慢慢的继续聊,发现对于眼前的这个高个子男生来说,这些能说的出来的困难或障碍,却根本不是他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从小练体育,是一名游泳运动员(说到这,观察了一下他的肩膀,果然特别宽大,听说这是游泳运动员的共同特点)成绩也没有特别优秀,但还算顺利,没有通过高考就进入了北体,普普通通、舒舒服服的过了四年,按照最合理的方向应该是毕业后做一名教练或是在高校里做一名老师,做教练成绩不够,做老师学历不够,所以又顺理成章的考研,研究生毕业后依然找不到工作,发现很多学校的条件都至少要博士,所以也存在着纠结自己要不要考博,说到这提到的又是,家里人希望他考博。
在聊天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我不知道我能干嘛,我家里人让我……”一个在北京生活了7年的25岁男生,对于自己的现状、未来,或是自己的人生居然一点点想法和方向也没有,确实有些让我不敢相信。唯一听到他说的自己做主的事情就是,家里人让他回家,他坚决不回。
但是这个男孩儿的世界真的太小了,在北京这样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居然都没有打开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小到不知道外界都有哪些新鲜事物,小到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小到只有父母的决定和命令,小到只能看到眼前这些不喜欢但又不能舍弃的东西。小到在外人看来有点心疼和着急。
看的出,他不是一个只想安于现状,寻求稳定,他也想看到可能性,只是迈不出第一步。
听完他的经历,大家给出了很多建议,希望可以让这个还很天真很幼稚的男孩儿能够开启探索可能性的第一步。真的感觉到看到可能性,太重要了。
不管你是15岁,还是25岁,还是未来的55岁,都请不要放弃寻找可能。否则生活真的就如同一潭死水。
PS:这个故事,对我影响还是挺大,先发出来,写的还不完整,有机会继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