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主讲人:布棉老师
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观
- 评判好产品的标准
- 产品设计常见误区
- 初级产品经理的常见问题
什么是好产品?
一个东西能称为产品,首先,要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用户基本诉求
案列:
场景①:找附近的餐厅,你会先大众点评-查看附件的餐厅-按评价排序
场景②:找无版权音乐:先百度-看文章介绍-到国外网站-检索下载
场景③:单身狗要租房:先上豆瓣小组-北京租房-联系房东-看房-成交
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好产品
但是!
同样是以租房为例子
假设未来不久,考虑有孩子出生,要租一个更大的房子,用户会怎么选择?
- 豆瓣小组:虽然提供的租房品质好,但是相对信息较少
- 赶集/58一类:信息多,但是良莠不齐,用户难以辨别
- 线下中介:能快速提供各种各样的租房信息,且相对保障
这时候,作为一个产品而言,线下中介能持续提供租房信息给用户,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用户预期。
好产品要能够持续解决问题
能满足用户预期
什么是更好的产品?
能够稳定持续解决问题
稳定代表用户认知
稳定解决问题》交互亮点突出》产品独特创新
“稳定”不代表平庸!
Sinonis :
关于涂书笔记
最近在看埃里克·施密特编写的《重新定义公司》,其中,有一个名词我感觉很正确叫‘技术洞见’,【一个优秀的产品,其背后肯定有坚实的技术洞见作为基础】,例如谷歌搜索引擎的算法识别强悍和排序结果呈现信服,谷歌翻译的语义精确率日益提高,腾讯(Facebook)的联系人规模结点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优势,而且日益紧密。这些都不是说一个创意点能解决的事情,涂书笔记,酷在操作的可玩性,但是产品本质所需的识别这个技术却没有满足酷这个行为,反而是糟糕的表现适得其反。
同样,米聊易信等一众以联系为核心的产品我们可以讨论,有没有可能在中国颠覆得了腾讯?很遗憾,我是持不太乐观的看法,腾讯积累十六年的用户规模几乎成为一个巨大的门槛,微信能成功首先是本身优秀,但是脱离不了腾讯给导入的大量流量。类似,腾讯目前在海外市场举步维艰,为什么?因为外国人的联系资源都集中在Facebook,强如微信(WeChat),Line,甚至是Google Now要虎口夺食是多么难。
问题:12306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产品?
Sinonis :私以为,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指导下的互联网产品,12306在解决铁路这种有限资源的问题上,已经属于一个“好产品”。首先,我们要明确,铁路运输有其特殊的地方,不像飞机,汽车和船运,它有限制,一定时间运输列次是相对固定的,特别是到了春运,考验的是铁路部门的协调运转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在目前的购买力而言,火车需求是稳定,是刚需,而且是供小于求。当供小于求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倒卖!就是黄牛!12306只是火车票售卖的其中一个渠道,它的确稳定持续解决了网上购票问题。稳定在你可以实时了解班次等正确信息,持续是你肯定能在上面买到票(是站还是坐?)。我们抱怨,是为什么?, 是界面的美观与否?是购买整个流程的体验实属糟糕?还是官僚体系下铁路部门对于产品的开放程度?本质是刚需资源得不到释放。
产品设计常见误区
产品设计=界面设计?
产品界面重要吗?
重要与否,是与产品属性有关。不能为了酷炫而酷炫。
丑不是关键问题,界面只是为满足用户需求服务
需求做错了怎么办?
上了一个功能,发现数据很差
用户这个也要那个也想要,怎么办?
Sinonis :对于布棉老师提到的关于微信的“标为未读”这个功能,其实,我是认为,用户的吐槽其实可以忽视。因为,吐槽的用户大多数只是质疑其道德的存在性,认为自己高尚用不到,且质疑的点是类似情侣间的不怀好意,但是这个也仅是布棉老师提到的三个应用场景其中一个,用户并不知道真正要什么,用户能联想到的使用场景很缺乏,却有可能在未来会在某场景下使用。
做产品没有对错,只有试错
产品要全部做好了才能上线?
产品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上线?
功能点数量与迭代谁更重要
Sinonis :对这个有疑问的,是忘记做互联网产品吗?这个想法大概是2004年左右的老想法了吧。在那个还是靠卖实体软件产品的年代或许这个疑问还有存在价值。现在,只要产品有足够吸引人的功能,哪怕只有一个,都可以直接发布了,因为你不知道,你的这个点子会不会有人想到,可能下一刻,这个点子就不是你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发布后在用户使用中迭代产品增添功能。
产品是迭代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想一个完美的产品
产品必须要用最新技术?
如何正确看待新概念、新技术?
如何正确看待36Kr、虎嗅介绍的新产品?
如果一个产品集合了无数的亮点,真的好吗?
问题:
在以下功能列表中,你认为微信的1.0版本上线时必须包含的三个功能是什么?
Sinonis :
- 文本信息对话框
- 语音对话
- 导入通讯录
初级产品的五大误区
不要迷信大佬的言论
风口很重要吗?
道理大家都懂,执行远大于道理
专注口碑极致快 = 有用的屁话
Sinonis :
既然布棉老师提及小米的七字决,我也想聊聊
只从小米成功后,黎万强写了《参与感》,雷军总结这个七字决,忽地一声,大家都以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
但是,大家都忽视了一点,小米的成功背后真的只是靠这几个字吗?
就好像现在大家做产品,无论是什么产品,都一窝蜂地想打“粉丝”这张牌
例如大象安全套,例如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殊不知,小米是做什么产品,他们又是做什么产品?
简单来说,手机产品本质是一个极致的单品策略,用户买了手机,可以在论坛社区讨论各种玩法,这样才有所谓的互动,所谓的粉丝。
但是安全套呢?电动车呢?总不能完事后还跑去论坛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一个安全套有什么地方让人好讨论?玩法吗?那也是两口子的私事。
而电动车这个产品,讨论有,但仅次于外观,你好意思说你的电动车跑多块?跑多久?对不起,市面上比他便宜的有,比他好的更多。最近不就爆出了小牛电动车很多问题。
而且,雷军做小米这个品牌前,已经是成功的企业家且有其资源人脉,他为了做成这个品牌,找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和他一样,坚决肯定。单是MIUI,初创时的公司氛围是每个人都要泡在MIUI论坛里进行互动,第一批坚定的发烧友就诞生在那时候,就试问,现在的初创公司有这个魄力?
我很喜欢《从0到1》这本书里的一句话:
除了保持清醒和怀疑,我们没什么教条可以依赖
不要老板说啥你做啥
你不应该是应声虫,做一个高效的执行者
面对老板/领导的想法,你可以做什么?
产品分析不是提一堆改进意见
看别人好,看产品亮点
不要用一个细节得出人家不行的结论
新加功能是最笨的改进意见
产品经理不是功能经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必须巨无霸
不要期望通过增加一个功能来改进另外一个功能
不要有一下的口头禅
我觉得、我认为、很多、可能
别人都能做
这个不可能做到
这个就很简单了
这个不归我管
不要迷信工具
不要找各种模板
争取做到对『所有X大』免疫
没有最好的工具,只有合适的工具
问题 :
万事俱备,为什么只缺一个程序员?
总结
- 评判好产品的标准
能持续稳定解决问题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 产品设计常见误区
美与丑、要迭代、不追新、敢犯错
- 初级产品经理的常见问题
重执行、不唯上、好心态、更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