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我想以文字的方式,作为辽东沈氏族群祭奠先祖的礼物。
年轻时,整天忙忙碌碌,一心想把工作做好,不断充实学习,为了家庭,交友,很少去思考一些家族史,现在,随着年岁大了,工作,家庭压力小了,特别是有了孙子之后,自已过去的有些想法,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愤青的劲头也小了,渐渐地做些与自已年龄相仿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我陆续收集到五种版本的族谱,都是明清时期的,用宣纸卷写,视如家宝。
现已整理有大半年,看一些有关历史记载,网上搜索,社会传说,实地考察,族人相互交流等形式,基本从明末到现在,初步理清了部分族谱,待退休后,去山东蓬莱考察对接。
风有源,树有根。
追根朔源,也是尽本人的本分而已,我更是把整理族谱,当作一味心灵的安慰剂,从中寻找族人的历史轨迹,以示后人。
在小时候,常听爸爸说,我们的先祖是在明末清初,从山东蓬莱邬沟(别有一说,是郭庄)迁入辽东的,到底是哪,至今无人考证。
然而,我经查阅《清史稿》,书上记载,现在的老家,叫盖平排山寨,又称盘山寨,几经变迁,演变成今天的大石桥市周家镇周家村。
2012年,我听说本族中的有心人,重修族谱,甚是高兴,经过努力,幸得一部复印件,并把我们家四代人,从我父亲到孙子辈份完整地续完,给哥兄弟每人一份。
我从族谱中了解到,从鼻祖“沈北通”开始算起,在辽东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至今已有二十多代人生活在这里。
据历史记载,有镇守东江挂印总兵沈世魁,又作世奎、冬魁等,明末军事人物,毛文龙之姻亲。1633年到1637年出任东江总兵,驻守皮岛,后在皮岛海战中殉国。直到清乾隆年间,清廷为表彰“胜朝殉节诸臣”而追赠沈世魁谥号为“烈愍”。
据《清史稿》记载,崇德三年,沈志祥被封为驻抚顺总兵官,翌年,被皇太极敕封为“续顺公”。
还有为了维护清朝统一,随“三藩王”征战南北,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与反清复明派作坚决斗争,全家殉节福建(台湾)的“续顺公”沈瑞。
按照清朝敇封的顺序,“续顺公”分别是:沈志祥、沈永忠、沈永兴、沈瑞、沈熊昭、沈之义、沈铎、沈定文、沈广文、沈德通、沈玉山、沈善佑、沈瑞昆、沈明志、沈荣塾、沈庆涛。从公爷沈荣塾开始,一直到今天,我族一直延用二十字辈,即“荣庆锡恩继,世恒存忠义,华承龙泽祺,家克绍功勋”。我是“继”字辈,孙子为“恒”字辈。据老人说,这二十辈是由当时慈禧太后起的,并写在缎带上,到底是不是真的,现在本人没有这个能力去考证。
据《清史稿》记载,从初封“续顺公”沈志祥开始,“续顺公”在沈氏家族世袭罔替已有十五次,时间跨度和世袭次数,在整个清朝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三大族群中名列第六位,直到清朝结束为止。
现在,北京的香饵胡同,明朝时叫教忠坊,到了清朝,称香儿胡同。它是东西向的,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与菊儿胡同相接。现属张自忠路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北端。清初“续顺公”沈志祥的府邸就在此处,至今,受到国家保护。
现在,大石桥市周家镇周家村第三居民组的位置,原来是沈氏家族的墓地。
据说,有三位公爷衣冠冢,于是,沈氏后人和当地的外族人就把沈氏这块墓地称为“公爷坟”。母亲在世时,曾多次对我提起每年去“公爷坟”祭祖的事情。
“公爷坟”墓地很大,分地上地下两层,占地约30亩,黄泥土质,四周青砖围墙,茔地苍松翠柏,石人石马、守墓亭阁数座,清朝顺治皇帝赏给“公爷坟”的高三米多的汉白玉龟驮石碑三座,东西排列,墓碑数块,坟墓为青砖起碹,气势磅礴。
公爷坟大门两侧石猴上,阴刻对联是:
上联为“奉命应天时尚淮中独承泰运”
下联为“开疆辅国祚诸伯上永占元勋”
据说,三块龟驮石碑从北京运到公爷坟,一路累死数匹骡马。
解放后,1958年修建周家水库,安置移民时,当地~政~府~将公爷坟~铲~平,修建了居民点,但三块碑还立着,直到“文~革”,三块碑被“红~X~兵”给推倒了。现在,只能看到一块碑躺在那里,其余两块碑已经埋在地下了。
明清时期,族上先人,固守疆土,南征北战,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为当时社会稳定、发展和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
现如今,太平盛世,辽东沈氏族人遍布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