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虫山下夜读
(上)
喜讯,喜讯!我校孔丘孔老师获奖了。
获的还不是鲁国的“优秀教师奖’,——那个奖,多年来,评选规则不公开,不透民,暗箱操作,越来越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孔老师获得的是华夏最高奖——“万世师表”奖。
这个奖,五千年才评一次,每次只评一人。
今年恰逢评选之年,不仅有来自中原大地的齐、鲁、晋、宋、卫、燕等多个中原国家的数千名教师参与评选,就连南方的荆、楚、吴、越和西陲之地的秦国都派了教师参与评选。
角逐十分激烈。
经过多轮海选,外加学生评分、网友打分、专家打分,以及其它如干环节,——通通省略了吧——直接快进到最后结果,我们的孔老师获奖了!以全票摘得了“万世师表”奖这一桂冠。
据一评委私下介绍,当时,在最后评选环节,就连那个平时跟我们的孔老师极不对付的周树人评委,这次也例外地投了孔老师一票。
真是出人意料。
杏林大学校园小记者孔西西在葵丘报道。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长虫山下夜读”电视台“古今教育”栏目后续报道)
(下)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是杏林大学校园小记者孔西西。
今天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做个采访,写一篇孔老师印象记的专访稿。我准备从孔老师的学生入手,题目都想好了,就叫《学生眼中的孔老师》。
任务紧急,这就赶快出发吧。
一)孔西西采访颜回
迎面过来这位同学,长相斯文,骨骼清奇,带着厚厚的眼镜片,走路都是一副所有所思的样子。
哎,小心,同学,别撞着树!
大家看,这一定是孔老师的得意门生颜回了。
孔西西:你好,颜同学,能谈谈你对孔老师的印象吗?
颜回(伦理专业大三学生,全国三好学生):
孔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特爱学习。他十五岁就立志要好好学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辈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这是他最生态的写照。
不像有的老师,自从当了老师后,就再也不读书,不学习了,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
告诉你一件事吧,最近我们孔老师还在研究《易经》与二进制的关系呢,连穿竹简的牛皮筋都被他翻断了。
(嗯,孔老师真是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惭愧,惭愧。)
二)孔西西采访子路
(采访前,我就听说,子路同学是孔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他和孔老师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也有同学告诉我,子路就是个杠精,经常在课堂上和孔老师抬杠。)
孔西西:子路同学,听说你经常和孔老师抬杠,有这回事吗?
子路:(校跆拳道协会会长,兼孔老师私人保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面前,要当仁不让,这正是孔老师对我们的教导。
我们孔老师这个人,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迂”,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太迂”。
有次我问他,卫国的国君准备请你去从政,你准备先从哪方面着手呢?(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我们孔老师竟然回答:当然要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不是迂腐是什么?(甚矣!子之迂也!)
(孔老师听了摇摇头,这路这小子,没规矩,太野了。“野哉!由也。”)
孔西西:子路同学,难道孔老师就没有令你佩服的地方吗?
子路:我还是很佩服孔老师的修为和定力的。
我刚认识孔老师的时候,自己就是个中二青年,整天头上插着雄鸡的羽毛,身上佩戴着野猪的牙齿,活像澳洲部落里的土著。自己觉得很酷,现在想想其实很傻啊。
当时,我还差点和孔老师打了起来,但孔老师没有看不起我,也没有放弃我,始终对我循循善诱,我才没有变成一个混社会的小混子。所以,我心里始终是感谢孔老师的。
再说一件事吧。老师带着我们考察团出国考察的时候,走到陈国和蔡国交界的地方,被人围困了七天七夜,眼看就要没吃没喝了。我们这些做弟子的,除了颜回还比较淡定外,其他的人都坐不出了,大家都对孔老师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我们想,到底是老师的学说不适应这个时代呢,还是这个时代配不上老师的学说?我们信念动摇了。
但我们的孔老师,该上课仍然照常上课,该弹奏音乐继续弹奏音乐,神色自若,归然不动,一切都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在关键时刻,最能真正见出一个人的修为和对自己信念的忠诚度。从那一刻起,我内心对孔老师是真心佩服的。
三)孔西西采访陈亢
孔西西:……?
陈亢(来自陈国的留学生):我觉得吧?一个好老师,首先要能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有的老师很偏心,对他喜欢的学生就好好教,开小灶,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爱理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人,枉为人师。但孔老师不是这样的。
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吧。
孔老师的公子孔鲤和我是同班同学。有一段时间,孔鲤同学成绩突飞猛进,我们大家都怀疑,是不是他爸爸给他开了小灶。
于是我问孔鲤:师哥,你爸爸私底下给你讲了些什么特别的吧?说出来嘛,我们大家都学习学习!(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孔鲤一脸无辜:哪有什么特别的。我老爸还不是就对我讲些什么要好好学诗经,学好了诗经,才善于辞令;要好好学习礼仪,学好了礼仪,这才是立身之本。
这些东西,孔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了好多遍了,我们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孔西西:孔老师在课堂上会很严厉吗?
陈亢:孔老师平时很温和的,让人如沐春风。但有时也挺严厉的。上周星期三,宰予在课堂上睡觉,被孔老师扔了粉笔头,还被孔老师怒斥:“朽木不可雕也!”。
当时,全班同学都挺怕的,我们还从来没见孔老师发这么大的火。
四)孔西西采访公西华
孔西西:孔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吗?
公西华(外交学院学生):我个人总结,孔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因材施教。这个虽然是我们孔老师最先提出来的教育理论,但现在早已风靡各国,老生常谈了。但是,又有几个老师真的做到了呢?我们孔老师是真的说到,也做到了。
有次,子路同学问孔老师:听说了,就要赶快去做吗?(闻斯行诸?)孔老师回答:子路啊,你有父亲,有兄弟,怎么能听别人一说,你就去做呢(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你为什么不先听听你父亲、兄弟的意见呢?
又有一次,冉有同学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孔老师。孔老师回答:听说了,那就赶快去做吧,还等什么。(闻斯行之)
孔老师的回答,不是前后矛盾吗?
我自认为抓住了孔老师的漏洞。于是前去质问:子路问老师,听说了就要赶快行动吗,老师说有父兄在,要先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冉有问老师,听说了就要赶快行动吗,老师说是的,听说了就赶快去做。
我都搞糊涂了,到底怎么回事呢?
孔老师耐心地给我解释:子路这个人啊,勇气过人,但是性格急躁,做起事来,往往不顾后果,所以要多扯着他点,免得他鲁莽行事,捅出乱子来;冉有这个人啊,性格懦弱,做事优柔寡断,所以要多鼓励他,推着他往前走。
我不得不承认,孔老师说的有道理。
孔老师上课的第二个特点是特别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孔老师非常反对填鸭式教学和死记硬背。他常常说,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也,思而不学则怠也。这一点也挺有道理的。
孔老师第三个教学方法叫不愤不启,举一反三。
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去请教孔老师,孔老师总说你再想想,你再想想。有时候,我们想一想,自己就想通了,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想了很久也没有想通,想得脑壳都疼了,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孔老师才从旁轻轻点拨,这时我们顿时茅塞顿开,豁然贯通,柳暗花明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西西:今天的采访,收获不少。我要赶快写稿去了。各位同学再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