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印象


喜欢徒步的女友约我,去黄山看看。我说不去了!不是因为黄山我曾去过,是因为近年来,总隐隐感觉到右脚不适。

在离开大山里的故乡定居一望无际的江南平原之后,前些年,可说我对山是没有热爱的。其实这对一个从小在高原大山上和树林中成长生活过的女子而言,很正常。那时候年轻,眷念和向往的,正是这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大平原多新鲜呀!湖泊,流水,古桥以及水乡人家的生活习俗等,都是小时候没有体验到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一切都在慢慢改变着初衷。时间久了,还真是想山。去黄山,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里去的。那时候,已经是距离安居江南一转眼就十多年过去的时光。

那天下午五点,我们的车准时从江南某小镇启程直赴黄山。当天,春雨绵绵,从早上一直下到午后三点才停止。一路上,天空阴沉沉的吹着小风。但苏州青旅何导告诉我们,黄山报道未来的三天天气都是晴转多云。听得大伙不停地欢呼。何导还告诉我们说上个星期天由他亲自带队去黄山的游客运气不佳,赶上黄山上下雨,云烟飘忽,雾海茫茫,真可谓:我看黄山多妩媚,黄山看我多狼狈。

第二天清晨,天空果然云开雾散。当太阳从东方挥洒出万道光芒时,我们这个团队五十三个人已经由黄山导游小潘带领着从宾馆出发直赴黄山。小潘是苏州青旅何导联系的。在这个只有距离一个小时的车程中,土生土长的小潘给我们简单介绍了黄山这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最后,他又把我们将要上黄山的路线简单作了说明。并每人发了一张勾勒了整个黄山地形的绿色道线图。大家都认真的听他讲解,听说将要到达的最高点光明顶(黄山气象台)海拔一千八百六十米时,车内顿时发出一片嘘声。

车终于停在了黄山脚下,我们已由原来的苏州青旅车改乘了当地专门用来载游客上山的车。车绕着山路缓缓前行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到达黄山脚下。两位导游抢在前头为我们即时购买门票和乘六人一组的电缆车沿索道上山。因游客太多,排队花了近一个小时。听小潘说如果赶上游客最多的时候至少也得排上好几个小时呢,所以我们还算是幸运的。

乘电缆车索道上山的时间并不长,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对着玻璃窗外探望,只见四周悬崖峭壁,碧绿的松树在成片和稀少之间焕发着惊天动地的外貌特征。一会儿让你感觉到它们高耸入云,一会儿又让你感觉到它们低矮的生长在你的脚下……一阵阵奇迹对着我们的目光汹涌而来,澎湃而去。就在我感觉一切都在若即若离时,只听得身旁一位年轻人的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这种时候,对于一向面临高处有恐惧感的我而言,是断然不敢去碰相机的,只能在心中对着这些奇松怪石生出无数的惊奇和幻想。坐在我位置对面的是与我同行的小池,她看上去比我还害怕这种高度的对峙,不停的对着我喊头晕。

下了缆车,到了集中点,我们的人已基本上到齐了。这时候的阳光开始猛烈向头顶发射出它的热量,迎着它灿烂的笑容,我们正式步行登山,远处的云雾在蓝天白云的笼罩之下逐渐一片片散开。

第一个去的景点是游迎客松。这是一棵向每一位游客伸开双臂,做出迎接动作的奇松,生长在石壁上。中国是礼邦之国,这棵树的长相、动作、都很形象,逼真。也正是因为如此而得以“迎客松”著名。当我们到达的时候,游客已经络绎不绝。耳边不断传来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的赞美和惊叹。这里有一个天井坝,在它的左上方有一块很大的怪石,上面是毛主席的“江山如此多娇”几个醒目的红雕刻大字。四周除了凹凸起伏的山峰之外,奇松怪石在各大山峦间高耸入云,构筑成一幅幅独特秀丽的风景画。

离迎客松不远的地方是“送客松”,向导小潘向我们一边解释它名字的来历含义,一边让我们欣赏它周围不同的风景。和迎客松一样,送客松像我们展示的是它妩媚的原生形象和姿态。迎客送客,不正是人之常态么!

随着两位导游环山浏览,与身边来来去去的游客们擦肩而过,直到中午十二点半,我们沿路观赏了玉屏睡佛、天都峰、莲花峰、上一线天,鳌鱼峰、天海等有名的景点。最后,歇脚于黄山最高海拔景点的光明顶。这里距离山脚有一千八百六十米。虽然天公作美,阳光艳丽,但光明顶上还是积冰状态,一棵棵神奇安然的松树顶上积着一层厚厚的冰雪,繁茂的枝桠显出肃静气氛,在阳光下构成人间天堂。

这是一个高达两千米的绝壁之顶,有着令人心醉、出尘、伟岸的胸襟。站在这里,你竟可以放眼寻觅,那不是山的山,那不是水的水,甚至,那不是海的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挥发和感慨,让我们尽可能的去理解万物有灵的生存观。一种鸾分凤离的幽怨,一种神物造化的绝美。或许,更能体现我国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仙境。在人与物相连的滃濛中,愈加显得美妙,传奇。

正值阳春三月,温和的阳光沐浴着三月的春风轻轻飘过头顶,黄山成了一个千变万化的舞台,接纳我们欢愉的攀沿固定成一次生命的洗礼。一张张面孔真实可见,一朵朵白云欲走还休,一座座山峰透明绝顶,一块块奇石露出智慧的形态,清新舒畅,娇美艳丽。

随后,小潘又安排我们在离这里不远的北海饭店吃中餐。之前他已告诉我们,因为黄山上所有的食物都来自山下。沿路上来,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的挑山工,应该说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超出一般人的力量解决了我们这些游客的饥肠。因此,相对来说,黄山上的食物就显得珍贵和清淡些。

饭毕,开始下山。黄山是不走回头路的,我们按计划好的路线下山,一路观北海、梦笔生花、始信峰、黑虎松、连理松、探海松等每一处精彩的景点。它们不仅有着形态奇美的外表,还有着对游客充满吸引和诱惑的典故。正在我们沿道绕行间,耳边传来导游的声音,只见他指着我们对面一座高耸的山上伸出的一块怪石问:你们看那块石像什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群人的目光“唰”一起聚集在那块石头上。有人说像人,有人说像仙石……其实,在那一瞬间,我的大脑里第一个闪出的念头是个佛,只是没好意思说出来。接着听导游说,你们看好啊,那最上面像不像头?头下是它的身子,在它的头颈里挂着一串佛珠,正端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支笔在它前面一块平石上写字,这像不像猪八戒?大家恍然大悟,仔细一看,都说果真像极了。这就是猪八戒写情书。导游又补充了一句,大家被他的话逗笑了。这还不算,幽默的导游又继续指点,你们看,在他前面竖着那块小圆石也可以当它是镜子,所以说这也可以把它想象成猪八戒照镜子的画面。哈!哈!哈!大家笑得更欢了,不过,经他这样一指点,这一画面感果真又形象极了。在黄山上就是这样,甚至每行一步,几乎每块耸立的石都会让你有惊喜的发现和收获。

最后我们到达白鹅岭。两位导游让我们各自选择下山的通道,一种是步行下山,另一种是乘下滑电缆车下山。听说只需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山下。而步行下山,正常的时间则需要一个多小时。而这一行程准确的说是八公里,不仅下山路笔直难行,还会有一定的难度。结果, 我们这个团队一半人选择乘下滑电缆车下山,一半人选择步行下山。为了多看看黄山绝美的风景,最终,我选择了与同行的二十多位游客步行返程。

仍然记得,黄山的下山路是十分陡峭的,那次还出了段小插曲。我们中间有人选择步行下山,走到半路,因为害怕,脚也疼,结果,请黄山专门用竹椅抬人下山挣钱的几个体壮中年人抬下山,花了一千多元钱。

那一次,我也算是真正领略和观赏到了黄山的五大奇观: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2021/4/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