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里面提到读懂一本书需要两个要素分别是一.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读懂多难的书 二.知识的自我反刍
这个理解力的池子,包含七部分
1.经济学知识
假如你没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当你读过的书里出现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自己一窍不通。经济学跟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前几年,北京的机场高速要停止收费,有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反对,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便责怪经济学家。
如果你到新加坡去,会发现当地马路上会有只接收费的仪器。如果你只想走快速道路,交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保证你走一条完全不堵车的道。虽然价格非常昂贵,但是这就是经济学的方法。
2.心理学知识
听过樊登老师讲书,你就会发现他讲的大量的书籍都是跟心理学有关的,他在跟别人讲怎么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背后都是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3.国学常识
在这里,我把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统称为国学。为什么我认为国学很重要呢?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需要建立文化自信,我们得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得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一样。
假如你脑海当中完全没有《论语》《道德经》,你去读西方典籍的时候,你就只能理解西方的那个层面,你就只能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但实际上,你没发现那本书的背后就是《论语》。就是《论语》所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以我认为,大家如果不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典籍,是有点可惜的。这里边最核心的就是《论语》 《道德经》 《庄子》《孟子》,把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的四本书搞明白就够。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荀子》 《孙子兵法》 《韩非子》《墨子》,作为前四本书的延续和扩展。
4.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是处理当代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所以它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领导力。就是假如你只有前面的那些国学、经济学、心理学知识,你怎么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几乎人人都会在某一时刻陷入人际关系的痛苦当中。比如,不会带团队,不会向上管理,不会汇报工作,不会处理工作中的人际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比如怎么去塑造共同的愿景;怎么通过沟通来开阔我们的沟通视野;怎么被人尊敬和信任;怎么给别人做反馈;怎么表扬;怎么批评;遇到别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舒缓对方的情绪。
5.逻辑学知识
读一点关于逻辑的书,在遇到问题时,你就能知道怎么去论证,怎么进行有效论证,怎么有效地提问,怎么去看逻辑推理上的漏洞。
6.哲学知识
哲学可使人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层次。
假如你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每天脑子里想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那你很难给别人带来更高层次的启发。
读了很多的哲学书以后,你才能超脱于现状。你所关注的问题太小,是因为你没有看到更高层次的那个问题。所以,这只能通过哲学来解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是哲学的终极问题。
7.人生经验
假如你在读一本书时,完全没有人生经验,你就会觉得它没意思,因为你不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
二.知识的自我反刍
读完一本书,读完之后放下,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大概为一周。一周时间也差不多忘了快一半。这时候一边回忆一边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写PPT。跟随回忆的过程,再去打开那本书,然后去翻摘抄,这样比边读边画线更有效。因为人的大脑经过了间隔,经过了回忆的挑战,对内容的记忆力就会更强。
拿笔在书上画线是很愉快的事。因为你可能会觉得只要画过了,你就已经记住了这段文字。这个过程很愉快,你的感受是愉快的,但你的大脑没记住。因为这个过程没有挑战性。你必须把它放下,隔一段时间,挑战自己,回忆内容,这时候才可能记得住。然后做更进一步的挑战——把书讲给别人听。
把自己当作传授者也很重要。你见到人就可以跟别人讲,哪怕没有讲台,只有一个听众,也要跟他讲。比如“你知道牛顿的生平吗?我跟你说说牛顿的事吧。”然后张口就说,这样你的记忆才会不断加深。
要想更快更准确地读懂一本书,首先要建立一个理解力的池子,其次是要读一些比较难攻克的书,最后是养成读书总结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