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学名“连环画”,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上海文益书店首次出版(朱芝轩绘制)的《三国志连环图画》,是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热点,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幼年时的最爱。如今我们老了,只有当我们捧起幼时喜欢的小人书,打开画页,回忆当年与小伙伴们一起阅读的美好时光时,它带给我们的愉悦感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
这篇文章将我个人与小人书的记忆记录下来,与读者同好们共飨之。
采购收集篇
我老家住在秦岭南麓商洛江山红岩寨上,那里山高沟深,地貌奇特,林木茂盛,风景优美。但在我幼年时,那里因为交通不便,生产落后,消息闭塞,不通电,不通邮,生活接近原始状态,除了闲暇时听老人们讲故事外,只有小人书将我们幼小的心灵带进新的广阔的精神世界!
我第一次接触小人书,是在上小学一年级时的假期,母亲带我去十几里以外的姨妈家走亲戚,比我大几岁的表姐在看一本小人书,现在已记不起书名了,我也一起跟着看,很是喜欢。离开姨妈家时,姨妈要把这本书送给我,表姐不高兴了。母亲说:“别拿姐姐的书,回家让你大(就是父亲)给你买去吧!”
从此后每当父亲去二十多里远的大荆镇赶集,我就要小人书,父亲总是说忘记了,一直没有买回来。于是我就鼓起勇气,要跟父亲一起去赶集买书。那时我不到十岁,还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路。但我很要强,还要扛一根20多斤重的橡木杠子去卖钱,然后买书。
开始的十多里山路,还不觉得咋样,到了洞子沟口以下全是平路了,我却精疲力尽,很是吃力。父亲见状,把我扛的杠子加在他扛的木椽上一起扛上,让我空身跟着走,到大荆镇时已快中午了。
大荆镇每逢农历二、五、八日就是集会,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赶去做买卖,不太宽的街道从北头到南头有七八百米远,正是人多的时候,真是摩肩接踵,行步艰难。我们从北头走入街道,父亲扛着长长的木椽,一边吆喝:“让一让——小心撞着!”一边还要招呼我,怕我跟丢了!
好不容易挤到街道南头的木材收购站,卖木料的人很多,等验收、划价、开票、领钱到手又耗费了一个多钟头。父亲把卖杠子的两毛钱给我,领我到镇上的新华书店,让我在此看书等他,他去采购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
那时镇上的新华书店也就一间门面,房子不大,中间由两个玻璃橱柜隔开。小人书只有十几种,放在玻璃橱柜里。我让书店的阿姨给我拿书看,她让我先交钱,看中那一本,交完钱才能看。我就把两毛钱给她,买了一本小人书。如今已忘记书名了,只记得父亲办完事来找我,我已把小人书翻完了。
我拿着第一次买到的小人书如获至宝,跟父亲吃了碗炒凉粉就往回赶路,到家已是掌灯时分了。以后我逐年长大,赶集的次数也多了,每次都要买一两本小人书,成了习惯。
我买过的小人书,现在还能记得名字的如《农村儿童看图识字》、《小八路》、《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马背小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王杰的故事》、《刘英俊的故事》、《战斗英雄黄继光》、《渔岛之子》、《骑白骏马的人》、《西游记》、《聊斋故事》以及《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我把买到的小人书看过后就编上号码,用旧报纸包好书皮,放在一个小木箱里,小心保管。直到我当兵离家时,少说也有二百多本。因为我不在家,大部分都被别人以借的名义拿去了。
当兵后学了汽车驾驶,复员后给人开车,每当开车到外地去,只要有机会,书店书摊是我必去的地方,遇到喜欢的书就毫不犹豫地买到手,有时候连吃饭的钱也用在买书上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事业性质的“新华书店”被改成企业,由个人承包。承包者急功近利,将许多积压的书籍半价处理。我就省吃俭用挤出一部分资金,买了不少喜欢的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十册一套的《水浒》连环画和十五册一套的《封神演义》连环画,就是我那时买的。
因为从小养成了买书阅读的习惯,当兵后以及复员至今已四十年,从买读小人书扩大到买读各类书籍。至今我的书房收藏包括几百本小人书在内共计有万余册各类书刊,也就是我大半生的积蓄了。
欣赏应用篇
我们小时候不懂欣赏,只是喜欢围观。如今在小人书的欣赏与应用方面,也不是内行,不想多说什么。这里只是记录下我与小人书有关的几个小故事,供读者朋友们取乐!
我老家门前的一面大坡叫老荫坡,因为日照时间短,加上整个坡面都在四十五度以上,不利于水土保持,所以没有开发农田,这里就成了我们经常放牛的牧场。我们放牛时带上自己的小人书,围坐在一起阅读欣赏,甚至模仿玩耍。
这面坡接近顶部有约两亩地大的一片桦树林,里面有一个大“天井”(就是竖洞),很是阴森可怕,传说洞里藏着一条大蟒,只要有动物接近洞口,就会被蟒吸进洞里吞食。大人们叮嘱我们不要进树林,更不要靠近“天井”,以免发生危险。说也奇怪,这片神秘树林,时常阴雾蒸腾,牛群都很少靠近,鸟儿也绕道飞行,我们更不敢接近了。在这片树林斜下方大约五百米处有一个小“天井”,三角形的洞口并不大,周围也没有树林遮蔽,我们经常在附近玩耍。
有一次我们在附近看《西游记》连环画——《无底洞》,看完小人书,就把这小“天井"当作“无底洞"。不知谁提议“投石填洞",把"黄鼠精”堵在洞里。我们四五个放牛娃就四处找来一堆石头,站在离洞口两米开外,轮番向洞里投掷石头。听着石头在洞里叮叮当当下坠的回音,我们乐得嘻嘻呵呵的!石头快投完了,突然发现从洞口飘出一股淡淡的白雾!不知谁大喊一声:“妖魔出来了!快跑哇——!”我们吓坏了,一口气逃离到几百米以外,回头再看原处,什么也没有!从此再也不敢在这里玩"投石填洞"的游戏了!
还有一次我们到杨树台去放牛,刚把牛赶上坡边,阳坡岭后翻过来一大块乌云,倾刻之间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下。我们赶紧到附近的崖窝(猫耳洞)里避雨,牛也停留在附近不上坡了。十几分钟后云过天晴,阳光普照,我们继续赶牛上坡。
当我们上到半坡的时候,发现被雨水冲洗过的光滑泥路上,有些奇怪的形状如小脚妇女(就是旧社会缠过脚的妇女)的脚印,只是更小(不到三寸长)而且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的。我们就联想看过的《聊斋》连环画,把这脚印判定为狐仙的脚印。我们也不害怕,因为《聊斋》里的“狐仙”都不害人。我们想追着脚印见一见“狐仙",顺着路一直上到岭头上,脚印也不见了,也没有见着“狐仙”。回家后我们把所见告诉老人们,老人们说:“就是狐仙!狐仙能看见你们,你们是看不见狐仙的。”
以上两个故事是我们小时候看小人书与现实联想的例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神话故事是虚构的。在中学阶段我就把小人书当成了学画画的样本,用薄白纸蒙上喜欢的画页,按照透过的线条描画,也对照着模仿。我把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小人书里的几个画面绘制在玻璃片上制成幻灯片,用自制的土幻灯机在家放映,但是因为买不到透明颜料,用普通颜料绘制的图片不透光,放映效果极差,使前来围观的大人和小伙伴们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后来我又把图画刻成剪纸,贴在玻璃片上放映,效果好多了。由于不通高压电,家里通常照明用的是煤油灯或松油枝。这些都不能做幻灯光源,我就买来手电筒用的电池和灯泡作光源。这部分开支虽然令我心疼,但由于自己兴趣爱好,也活跃了我们山区当时枯躁乏味的业余生活,得到大人们和小伙伴们的肯定和赞扬,使我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收藏交易篇
连环画的收藏和交易是一门学问,对于专业收藏者来说,得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我只是个初级业余爱好者,在此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供同好者们参考。
过去我们没有收藏意识,也受经济限制,错失许多机会,使好多应该购得的小人书没有购得,让不少已经购得的小人书得而复失。如今想起,甚觉遗憾!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小人书被重视并收藏开始,出版社已很少出版,书店里基本没有销售了,只是专门经营旧书的书店和个体书摊还能见到。
每当我在旧书店或旧书摊见到小人书,只要身上还有钱,只要是自己没有的小人书,只要卖家不是狮子大张口(要价离谱),我就一定会收入自己囊中。在与卖家多次交谈中,也学到了不少相关知识,使我对小人书收藏兴趣更浓。
我把自己学到的小人书收藏知识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十看”:一看自己有没有,没有的就收藏。二看品相好不好,好的就收藏。品相分十个等级,1一5为残品,没有收藏价值;6一10为全品,有收藏价值,10品是全新品,收藏价值最高。三看年份和印数,年份越早,印数越少,价值就越高。四看作者是否名家,如陈丹旭,严绍唐,程十发,王叔珲,刘继卣,钱笑呆,张令涛,胡若佛,赵宏本,卜孝怀等名家的作品价值更高。五看故事内容,年代久远的以及绝版的故事内容更值得收藏。六看开本大小,48开以上的大开本比64开的稀少,少者为贵。七看绘画技巧,有的小人书虽不是名人作品,但绘画风格独特,手法娴熟,人物及景观栩栩如生,也有收藏价值。八看是否获奖,凡是得过全国奖项的作品,都有收藏价值。九看是否成套,尤其是不同时出的成套小人书(如《西游记》)更值得收藏。十看出版印刷,专业的出版社(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以及正规的印刷厂的小人书都具收藏价值。
小人书的交易自然包括买和卖,前边已谈过我买小人书的一些情况,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去过专门的交易市场。如西安的“城东万寿路八仙宫文化市场”,“文艺路市场”,“小东门艺术品古玩市场”,外省市的就更不用说了。因受条件限制,收藏也就不够丰富。
前边讲过我从小买读小人书,随着年龄增长扩大到买读各类书刊,长年累月积累了上万册各类书刊。为了查找和阅读方便,我腾出一间房子,安放书架,分类上架后发现不少重复的书刊,包括小人书。为了节省保存空间和回笼资金,我就利用业余时间摆地摊出售这些多余的书刊。
经过两年多的业余摆摊经历,我觉得小人书需求远远大于供应,货源奇缺。我所卖的小人书是网上标价的一半,所以一摆出,只要遇上爱好收藏者,立马出手。比如一本九品的绘画本《智取华山》,网上标价50元,我只卖20元,刚一摆出,就被一个中学生买走了。后来他还多次到我书摊来找小人书,可惜我已没有可以出售的小人书了。
我与小人书有关的记忆还很多,限于篇幅,就写这些,希望热爱小人书的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附录】八个样板戏连环画封
面图片
作者 YSL言书乐
201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