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是一种你做不到就会死的代名词。那会死是什么?是存在与虚无。是0和1,这种二进制。就是做不到就会没存在意义。每个职业都有有其底线,做不到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正如:教师不能使人有所长,医生不能使病人受益,律师不能保护人的利益,这都会使其底线沦陷。因此底线标准高低,使人有了较大差异性,不然何来高尚之说。一个人对自我设线,如果它的标准只是合格,那么比大众已经好很多,如果设的越高,那么个人境界也随之升高,但总会有同行之人,不然这一路得多孤单。如果这底线设立了,就是生死线,退一步即是悬崖,乃是自我毁灭,故而不能退。诚然,这条线,只有自己看得见,退了一步也不会看见,然而你认真想来,做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对于后知后觉的无法把握的结果,我们只能演绎着预防,但对于这种自己知道会发生的事,我们是不能退的,绝不能退的,一退,摔下去的也只有你自己看得见。底线是给自己实践和判断的,不是用来退的,用来给别人看的。
底线是一种价值的判断。
这么说来底线是很重要的,那又该如何设线,够得着,又不至于费劲?我不要求,也要求不了任何人,只是自己大概这么想了一下。首先你得是合格的,确定基本的存在价值。如果还没及格就要满分,是比较难的,当然总会有例外,余自认为天赋平平,已然众人矣,所以还是先打底做起。当我们实现了基本的存在价值后,对一个人,或一类人才有了进一步的分离,就像生物进化一样,总得有了一些东西存在,才有演变进化的可能。而这下一步的分离差异也取决与多因素。和进化的条件有点像。因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底线瓶颈,那是一个极限。大部分人也许不会遇到,只是在做最适合原本环境的调节,当长期以往的下去以后,底线的性质水平也就确立了。一件事的不是因为做了就有意义,而是做久了才有了意义,它才有了性质。就像村上春树对跑步的看法,毛姆对剃须刀的看法都是一样的,时间赋予了事物性质。当然也会有少部分基因突变,形成一个新高度。我们从内外环境分析吧。一方面是自我要求。一方面是环境水平。你对自我渴望和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实践决定了你的高度,而另一方面,环境水平决定了你能获取的资源,能应用的资源。这两方面不可简单的判断有或无。大概是人的复杂性和互联网的作用使然。因此,当对自我期许有较高标准时,对信息获取和应用是很重要的。个人觉得掌握一门外语对此有莫大裨益,特别是英语。
期间谈到基本的存在价值。关于价值,我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作用是:消费与被消费,而消费的成本是时间。
消费的内涵在于欲望需求,而被消费的内涵在于满足欲望需求,常常有人说的产品,不外如是。产品随着人类发展多元性,欲望多样性,也是千奇百怪。电影《木星上行》里,把我们这一伟大的生物居然也当成消费品了,当然当我谈到这个话题时,并不是为了说明人类多不堪和伟大,而是对一种需求满足与被满足的阐述。于是当我们再次谈到,"天下熙熙嚷嚷,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时,或许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产品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需求。而同样的,当我们判断有没有用的时候,也是对其是否能满足需求的一种判断。于是我们对大多数事情判断价值的时候,能了解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谈的远了,说到底线是满足基本价值,也就变成了一种满足基本需求了。如果不能满足,当然也就失去了被消费的价值了。
似乎有点谈到专业性的底线了,偏职业了。在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里,谈到对国民专业性不强的担忧,然而,我们似乎也有担忧的必要性了。南方周末里曾经有谈过大学能不能培养出作家这个话题,答案是很难。理由多种多样,但最令人深记的是:没有专业性教育。国内很多领域都是这样,基础入门的,专业性不强。因而国内也是缺专家的。我们对专家底线的高低决定了很多事,正如底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一样,该现状或许是以前的坑,希望早晚把它填好,并做好,而时间是唯一的解决要素了。
底线的多样性,使得很多事物有了差异和多样化,祝你找到自己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