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孩子能不能提前学?怎么学?》,更改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孩子可以提前学。并且打了一个比方: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跟假期自驾出游差不多:假期早点出门的车,往往一路顺风;晚那么一会出门的车辆,相互拥挤堵在路上。孩子的优势就就跟早点出门一样,上了快车道,后面很省心。
朋友圈里有人这样认为:
可有没有发现,现在大家都发现提前出门能躲过堵车,反而提前出门也堵车了。这就好比要都是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没有大学生了。
正好我最近在知乎上读到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大学生是不是越来越多?遍地都是?所以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最直观的论据,莫过于拿出数据来。请看: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2018年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应届大学毕业生79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在校大学生人数:2695.8万人。
从恢复高考以来,40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共是9577万人,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4800万人左右。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总共是13亿人,本科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3.69%,换句话说,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压了97%的中国人。
(以上出自知乎用户:Echo Chen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1220299)
很明显,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你感觉的那么多。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很多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幸存者偏差。
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到的人也不同,所以我们身处城市的人,会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大学生,如果是在北上广,就更明显了,随便抓一个都是研究生、博士生的感觉。很简单,大城市都是人才聚集地啊!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呢?
如果你问打工仔(比如:快递员、外卖员、收银员等)们呢?可能他们活了几十年都没见过一个大学生呢!
我老公是农村出身,据他所说,他是他村里那一届(2000年左右)唯2考出来的——还只是大专生(后来他又考的研),他村里大约2000人。算算这个比例——0.1%!
他们村里的人,就会觉得大学生很少,大学很难考。
但是,他当年大专班的同学(最多50人吧),有5、6个后来考了研究生。比例是10%了!
那可能给人一种感觉:考研很容易(你们这些大专生不都考上了吗),研究生很多。
当年我在南京上学,一条小路,连着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4所高校,那块地方,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几乎全是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都安排在郊外的校区)。
话说回来,既然事实不是这样,为什么说“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的人很多呢?
个人以为,原因不过是这几点:
第一、认知水平低。
第二、酸葡萄心理。
说句得罪人的话,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般爱说“学历不值钱”、“大学生遍地都是”这样的话的,自己都不是大学生(声明:此处无歧视)。
他们比较容易受别人影响,喜欢人云亦云。别人说“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也跟着说;别人说“学历不值钱”,他们也跟着说;别人说“学习好没用”,他们也跟着说;
如果别人说给孩子买这个书好,他们也会买;别人说那个辅导班好,他们也会报(捂嘴笑)。
他们存在酸葡萄的心理,自己不是大学生,就说“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们喜欢拿特例来说事儿,一个没上过学的人成功了,就说“学习没用了”。
相信大家一定看到过“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的新闻。
国家的人社部特地给出过回应:个例比较得出结论不合适。
如果盯着个案,农民工中的确存在月薪近万乃至更高的人,但高校毕业生中更不乏用人单位抢着要、开出几十万年薪的事例。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千万要“拎得清”,不要被误导。
随着国家的富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我们能就此说学历不重要了么?不!这恰恰说明学历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它从稀缺资源变成了基本资源。
用知乎用户学历提升刘老师的话来说: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2040927)
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自大,要尊重现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13亿中国人中,如果以本科学历以上为筛选标准的工作,那只剩下4800万人了。你是选择没有学历,在十多亿中人混战竞争,还是努力一把,用本科学历跑赢这几亿人?
最怕的是一边嫌弃学历,一边不努力,还想有个好出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