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
难的是家校关系怎么理解信任问题。 信任与不信任,接纳与不接纳只是一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无关事实。 比如老师希望家长信任,感觉只有家长信任,才能更好的配合自己的工作。 实际上的焦虑是因为自己的脆弱与恐惧,而不是期待信任或以迎合,许诺,换取眼前的信任。
我们应该恐惧的应该是别人对你的吸引人恐怕有所辜负。所以在责任面前心里更多的是背负的责任。 我们需要做的:当自己不被信任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抱怨,别人不信任,你要努力赢得别人的信任,想要做的是倾听各种声音,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向下扎根,向上开花。能信任也是一种能力,意味着对关系的一种掌控感以及对于风险的容纳,包括能迅速的解决,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而不因为对这些后果的恐惧而避免进入关系,最终也有可能达到一种收放自如。 真正自由的教师能够迅速的进入一段关系,亲情一代相互成全,并且能够在结束时及时的从一段关系中抽身转入下一段旅程。
一段师生缘分不光是学生与老师,更有学生家长。 即使在缘分开始之时,家长相信的是作为老师的曾经。这当然是以人传人的方式,从上一级或者是从更早的学生家长那里听说的。开始的信任从别人那里来。后来的信任便是从学生的嘴里来。从家长的眼中来。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心态来管理孩子,不要有太多的顾忌。这恰恰彰显了自己的能力。
【自我反思】我的同事,有的是因为学生是同事的孩子,而不敢多说一句。只是在委婉的劝说,导致孩子散漫不听话。我一直主张,既然是学生那就一视同仁,在教室里全都是一样的。当然我曾记得很多年前自己拿着普通学生与同事家的孩子一个要求标准。我认为那是管理孩子,结果得罪了同事,家里的那个奶奶见面一会也不理我。家里的那个年轻主妇也只是像过客一样打个招呼。是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的公平对待,并不代表我对孩子的不关心,在班级当中我依然鼓励支持这个孩子做事的。后来一想,这样的家长怎能有了优秀的孩子呢。今天的我依然不会对孩子有两种带法,当然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方法,但不会说要处理学生关系时,明目张胆地偏袒着谁。我喜欢孩子,喜欢用心的对待孩子。用各种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读书处事,依然不畏惧任何人的不信任(只限学生家长)。
后来想到反思自己的处事和家长沟通不到位。只是觉得自己在班里和学生沟通的够好。但是没有和学生家长在私下里进行更多的交流。原以为我信任的他们也信任我。直到今天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个处事方面的大问题。
对别人的事情不够热情,不能主动的去帮别人,其实并不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劳动,或者是脑力或者是财力,只是需要伸伸手,你不伸手别人也能做得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这点情商经常不够用。另外有个同事在这一方面则做得非常好。我也在努力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