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艺术》为期两天的课程结束了,意犹未尽,也回味无穷。我知道,两天的时间不可能让我成为一个演讲家,但是什么是演讲,又如何把她上升到艺术的层次,我似乎有点了解了。平时,当我们看到电视中那些名人的演讲,以为:名人嘛,见得广,懂得多,讲出来还不容易。其实,还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即使你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也不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因为演讲不是简单的说话聊天,而是人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人与听众的心灵相惜,从上台的那一瞬间,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舞台展示,直至下台,每分每秒你都万众瞩目,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如何让你的思想引起共鸣,等等,都不是容易的事。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马老师从三个板块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如何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演讲,一是外塑形象,二是内构思想,三是互动控场。学习的内容我无法一时的消化,因为我还要不断的揣摩和上台练习才能真正的应用自如。但是老师有几句话却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一、像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
就拿演讲来说,初学的时候,我们的各方面条件、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具备,但又非常喜欢演讲,渴望台上闪闪发光的样子。怎么办?那就去模仿,模仿优秀的演讲家在台上的样子,他们的穿着、他们的化妆、他们的手势表情、他们的抑扬顿挫,总之,从外在的形象上,要做到靠近他们,做到像他们,时间久了,融合自己的东西你像着像着就是真的了。多少歌星明星当初起步的时候,都是从模仿开始,从模仿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力,从模仿被伯乐发现,从而走上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我们大可不必从无到有的去创造,因为成功的人已经开山辟路,遇水架桥,复制他们的路无疑是一条捷径,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教训我们可以吸取。总之,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看起来像个成功人,只有像,你才会按照成功人的样子要求自己,激励自己。
二、状态比内容重要
想必大家都听过演讲,那么我想问下,你们都记住演讲的内容了吗?反正我是忘的差不多了。但是演讲者在台上的气质、激情以及那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幽默风趣、潇洒自如的状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老师说的,状态比内容重要,当然并不是说内容我们就不重视。而是状态能够一下子吸引人的眼球和耳朵,它代表着你的自信和实力,同时也能给自己注入信心和勇气。所以,不管做什么,要先状态出来,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心。
三、没有词儿就不会忘词儿
这句话听起来感觉好别扭,可真正明白就觉得好有道理。《演讲艺术》课程最后一个环节,是各位同学的5—8分钟的演讲展示。为了能有一个完美的呈现,我提前是有准备的,特别是准备了稿子,并私下里还练了练。对稿子的内容我自觉很满意,甚至都想象到了自己台上那高光的模样。然而,事实给了我响亮的一记耳光,我完全的垮掉了。中间的一个忘词卡住了我,紧张之余脑子瞬间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后面的词,正是为了想完整的把词说出来,哪还顾得上语音语调、情绪表达和互动控场,总之,整个展示一塌糊涂,糗大了。也正因此,这个课程我没有结业。后来,老师告诉我,没有词儿就不会忘词儿。没有词儿并不是说真的没有词儿,而是词儿在自己的心里。在心里的词儿也不是稿子上的每个字,而是框架提纲和一些重要的点。这样在演讲的时候就不会被准备的稿子所束缚,反而会根据提纲要点自然发挥,效果要比背稿子好很多。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原来没有词儿就不会刻意去记词儿,更谈不上忘词儿。所以准备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能被自己的准备所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