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久不写简书了,半是工作忙的原因,也半是心情乱的缘故。
眼前太多的苟且,很难使我想起生活中还有诗和远方。
昨天看了《朗读者》,一位来自台湾的剧作家的一首作品,索性躺在床上,用一种《朗读者》中剧做家的语言,来把我以前的一篇《花园深处是我家》写完。
花园,很自然的想到各色各样的鲜花,姹紫嫣红,欺霜赛雪,惹人喜爱,勾起人们无限的幻想来。
我的家乡东北庄村便是一个大花园,村东2公里的路上开满了遍地的鲜花,带子一样伸向远方与省道214线相接。春来梨花吐蕊,片片雪白,香气阵阵;入夏格桑搔首弄姿,随风摇曳,红白搭配,惊起小姑娘的阵阵欢呼;秋天是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凡脱俗的品格静等高雅之士品玩欣赏。
整齐的路灯士兵一样排列路边,干净的街道一直伸向远方,还有石头雕塑12属相栩栩如生,省级美丽乡村的芳容展现在每一个慕名而来游客的眼前。
花园深处是一条条整洁的街道,村里的所有街道全部栽上了红叶李、紫薇、紫荆和法桐等,为无声的街道注入生命的元素。
我不是作家,描述不出每条街道的美,只能用我拙劣粗糙的语言叙说每种植物的风貌。
红叶李春来开出细碎的白色的小花,现在已经结出了红色的球形的小果;紫薇是夏天花园中的主角,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一枝一枝花满枝头,说实在的,我40岁之前确实连这种花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紫荆,一条条的紫色的小花依附在树枝上,未见枝叶先开花;法桐,典型的绿化树种,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遮挡了阳光的照射,把片片的浓阴带给勤劳的人们。
写的有点多了, 表扬与赞美的话太多,拙劣的作者是写不完的,古窑文化、陶艺、乡俗只得游客亲自来才能真切体会。
我家也是一个花园,是一个小花园,大花园是村里的人们摆弄出来的,我家的小花园是我的父母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这几年,受农村美化环境的影响,辛勤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爸老妈也讲究起了生活的情趣,把院子当成了试验场,栽种了石榴、葡萄、桃树、黑枣、核桃等等,把祖祖辈辈生活的庭院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园。
春季里,我家是花园,枣花葡萄花石榴花桃花进入春季都开放了,小院子生机盎然,花香四溢,美不胜收。到了秋季,则又是果园,成熟了的枣、葡萄、石榴、核桃挂满枝头,十分的诱人。
枣花开的正盛,枣花黄黄的,嫩嫩的,像儿童画的小星星一般,开满了整个枝头。小蜜蜂一群群的,都辛勤的在枣花上沾满花粉,回巢去酿出甜蜜的枣花蜜。进入六月,枣花早已凋谢,青青的小枣挂满了枝头,细细的枣枝不堪重负,压的枝头低垂,好像故意招呼人们亲近们一样。
枣树是我家的固有树种,已历百年,我是记不起他的历史的,只记得记忆中他就在那里生长着。只不过他是幸运的,因为我家院子里原有5颗枣树,其他都因为盖房的原因给砍掉了,只剩下了西边这一颗,担负了我家吃枣的重任,年年把甜甜的红枣奉献给我们。
与挂满枝头的枣花相比,葡萄的花开的十分羞怯,葡萄架下的淡黄嫩绿,星星点点,便是葡萄花。葡萄不但花小,花期也短暂,匆匆的花儿凋谢之后,果粒大小的葡萄一天天长大,等待成熟、收获。
石榴树像一位爱打扮的少女,春天来了开出金钟倒挂式的红花,一树石榴满树的花儿,挨挨挤挤的,雄花雌花都是挨着生长,雄花准备了授粉的粉末,雌花开的更加漂亮,花朵后端孕育了一个丰满的子房,授粉后即刻膨大,并一点点长大。我曾执着的要数数石榴树有多少花,但几次都没有成功。石榴长的很快,我跟老妈说,石榴为什么我每周回去看它都又长大了一些,好像逗我玩一样。花儿我数不清,石榴果实总该能数的清吧,我认真的数了几次又都放弃了,原因是太多根本不好数的清。
花园,很自然的让人想到洋房,不过我家没有洋房,只有老屋和老爸老妈。
老屋呢,与我基本同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手工劳动的产物,红砖坯墙,结实耐用,冬暖夏凉。近两年,老爸对老屋进行了改造,蓝色的土制瓦换成红色洋瓦,木质门窗也换成了铝合金门窗,我说,“我家的老屋又恢复了青春”。你看,这样的土洋结合是不是很合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理?
父母都70来岁了,父亲71岁,母亲68岁,都还保持着勤劳的习惯,参加农业劳动外就在家里看看院子,给这些树浇浇水,修剪一下,倾注了关心关护,用诚恳的劳动换来收获,得到果实。父母也在劳动中坚守着平凡,在岁月的沉淀中慢慢变老。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我也愿追随父母的足迹,照看老屋,照顾父母,悉心经营好我家的庭院,快乐生活一生。
2018年7月15日 晚 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