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做了一个梦,醒来后想不太起来了,依稀记得好像是梦见了儿时的自己。
小时候从不会去构想长大后会有怎样一幅光景,吃饱喝足就足够幸福,鸡毛蒜皮的琐碎也能当成天大的烦恼,所以好像什么都很简单,却也什么都很复杂,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要,一切情绪都如同白纸黑字一样明明白白的表露在神色之间,得不到就耍赖使性子,狡猾地利用集于身上的一切宠爱,直至得偿所愿。孩童单纯如白开水,知之甚少,但却深谙一个道理:因为是孩子,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性,这是他们的特权。
而长大后,我们对于未来有千百种假设,甚至可能一天一个样,开始担心开始迷惘,不知所措所以无所适从。对于幸福有无尽的期待,可是能做到的却依旧只有吃饱喝足,开始贪杯开始埋怨,心存不甘所以忧思难忘。于是,简单的开始变得复杂,复杂的变得无解。于是开始习惯缄默深沉,让一切情绪溃烂在自己的心里,终于明白任性不再是特权,任性再也不能让心仪得到满足,反而那是无理取闹、不成熟的佐证。
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愈成长就会愈念旧的原因吧。不是这是你啊个世界世事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我们偶尔会讨厌现在的自己。那个经常憧憬似锦前程却懒散拖沓、用一大堆不成文的借口和唾沫星子去埋没当初信誓旦旦的梦想的自己;那个渴望改变、渴望强大却又胆怯懦弱、遇到一点状况就惊慌失措碰到一点琐事就想临阵脱逃的自己;那个选择恐惧症、反复纠结做出选择却每次事后半点不尽人意就开始后悔抱怨的自己……还有那个,不断怀念旧时简单恣意、敢爱敢恨的自我,却一觉醒来依旧死性不改的自己。
不过没关系,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越不满,越清楚自己诟病,才能有那个越来越可爱的你。我们与记忆里最怀念的、臆想里最企盼的那个自己之间的距离,可能就只是缺少那么零星的一些或果断、或勇敢、或笃定的因素。每一次对自己的讨伐,如果能换来一次理智的改变,一切竟然都可以变成果然,“竟然我成了这样的我”的怅然自失终究会换来“果然我还是这样的我”的欣慰感动。
后来我才终于完全记起了那个梦:儿时的我在前面跑,长大的我在后面追。可惜梦里没有结局,不过我想,应该是追到了。
哦不,一定会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