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厌学初中生带手机流浪12天:帮助初中孩子走出厌学困境,家长需要…(5稿)

因厌学初中生带手机流浪12天:帮助初中孩子走出厌学困境,家长需要…

微博上有这样一则消息:

“2020年8月16日,陕西西安一居民报警称发现一流浪小孩,民警赶赴现场发现小孩蓬头垢面,带着手机在蹭网。据悉,男孩上初中,不愿学习爱上网,带手机离家出走,走到有WiFi的地方就蹭网,离家已12天左右,目前男孩已被接回。”

12天里,他住在哪里?吃喝如何解决?

如果发生意外,他的家长, 又该如何面对?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离家出走?

是厌学!

厌学,就像一座围城,把他与学习隔离开。

厌学,让他感觉不到学校的温暖,让他感觉不到家的温馨,让他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厌学扭曲了他对学习的看法,对学校的态度,对父母爱的理解。

厌学,是“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

01滑向厌学“深渊”,是“快乐”。

网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宇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他在学校的学习是这样的:

一次次不完成作业;

一次次课堂酣睡;

考试成绩科科烂…

他在学校的学习,真是让人痛心!

老师,家长怎么帮助他?

老师找他谈心,让他积极找各科老师,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

老师请家长来谈学生的问题,解决他的学习问题。

甚至,小宇妈妈不得已,只能丢下工作,请假来学校陪读,依旧不见效。

他成了班级里的“怪人”:作业不交,上课睡觉,考试挂科,成绩超烂!

优秀生远离他,怕被他“传染”了;差生也远离他,怕被他“带坏”了。

厌学,让他对学习说不;厌学,让他对父母的爱说不;厌学,让他逃避在游戏里,抖音的视频里。

未来,太遥远;现在,要快乐!学习的累和苦,唯有逃避!

没有快乐的学习,只好自寻快乐。

这样的“快乐”才是真苦,他却以为是“乐”!

父母痛心,老师失望,他却自得其乐,这样的“乐”,能持续多久?

当他长大了,走向社会,处处碰壁,再回来学习?

不!!!

我们要挽救我们的孩子。

02 “深渊”何来?一起“探秘”

厌学,是因为学校里的学习,渐渐的难以适应,积攒的问题越来越多,无法解决,不得不放弃了学习。

厌学,是因为“学习”过多,除了学校的学习,家长们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孩子们疲于奔命。

厌学,是因为和家长沟通不畅,家长以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孩子,孩子也以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家长,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学校里的孩子,被作业催着,考试追着,累!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了说他家孩子遇到的情况:

“@天道酬勤20140901: 我家娃刚上初一,同样感受巨大压力,周考月考期中联考期末,每天考试已麻木,回家同样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都很心疼孩子休息不足,怕身体垮掉。”

学校里,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连连不断。考试就像天平一端的砝码,一次次的累积着,压的人喘不过气!

而天平另一端的孩子们,在一次次考试的“围攻”下,痛苦不堪。

考完试,修改试卷,查缺补漏。然后等待下一轮的考试,如此循环。仿佛孩子们成了做题的机器,不知疲倦。

孩子们,太累了!

即使是机器,也有维修保养的时候,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们?

周末了,孩子们开启了“加班”模式,苦!

家长们给孩子们在周末报了各种补习班,进行“加餐”。

周末孩子们三三两两,挤公交,坐地铁,奔波在去培训学校的路上。

网上有学生吐槽周末补课:

真羡慕不用补课的同学,早上睡到自然醒,多美!

作业写完了,各种玩。逛街,游戏……

好苦逼的补课…

周末补课,是安慰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盼,还是累了孩子,耽误了休息?

家长用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沟通难。

看过一部电影,一个情节记忆深刻:

儿子考试没考好,被他爸数落半天。

儿子忍无可忍,发飙道:这种生活我非常不快乐,如果你想要一个学习机器,那么就当我死了吧!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父母对待孩子的时候,往往缺乏冷静。

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只是痛快了父母,却伤透了孩子,让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

记得一段视频里,孩子因为犯了错,被请家长来解决问题。家长看到孩子,上来就扇了一耳光。孩子低着头,一言不发。等她进办公室和班主任沟通的时候,孩子一跃而下,跳楼自杀。

父母,习惯了用他们的方式和我们沟通,习惯了以上示下的俯视,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姿态,习惯了我们在家长面前毫无地位。

就是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形同虚设。

学习的压力,补课的疲惫,和家长沟通的无望,让孩子心痛,麻木,自闭,关闭了心门。

就像围城,把自己关起来,不被伤害。

于是,厌学产生了。

03 走出“深渊”,家长与你同行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施蒂菲尔曼提出过自己的建议:

“如果我们希望在生活艰难时帮助孩子应对压力,恢复平静,我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可以诚实地告诉他们:

‘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亲爱的,我就在这里,我会帮助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厌学的孩子,像刺猬一样,对周围的人充满了防卫。他们不是真的不想学习,也不是真的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是真的对学习“伤”到了。

此时的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是眼里有他们,是可以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慢慢成长的爱。

教育学家弗洛姆指出: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深以为然。

有一个朋友是这样做的,值得借鉴。

小明是一名初一的学生。

开学一个月后,他开始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作业的正确率下降了很多,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潦草。周考,月考成绩也不高。

玩手机,看视频,刷游戏成了他的主业。

家长训斥,甚至动手打骂,也无济于事。

家长咨询了班主任,寻找对策,积极解决孩子厌学问题的办法。

宫崎骏说:“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理解、欣赏和鼓励。”

他开始陪儿子一起玩游戏,看短视频。

以游戏,短视频为媒,他走进孩子的心里。

周末了,一起出去走走,增进感情。

晚上,陪儿子写作业。遇到问题,一起讨论。

他自学了初一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遇到难题,咨询相关老师。

泰戈尔曾说过:“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并给你光辉的灿烂与自由。”

渐渐的,孩子变好了。

在学校的学习,明显进步,各科老师反馈孩子进步明显。

在家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既有学习的时间,也有游戏的时间,父子俩玩的不亦乐乎。

在父母的关心下,孩子走出了厌学困境。

心,在学,则为学日益。

心,不在学,则厌学日深。

心病,还须心药医。

走出厌学,成就自己,优秀指日可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