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政涛13:课堂是对课程的再创造并赋予课程生命活力

教育的使命,是传承与创新。教育传承人类文明,创新未知领域。没有传承,何来创新。不求创新,教育何为?

人类所有的创意、创新和创造,即创造性思维,都是基于过往的传承,萌生在人类的积累之上,诞生自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品质之下。

在此,需要教育人警醒的是,传承的使命,创新的种子,并不一定播撒于学校之中,不一定诞生于教鞭之下。又或者说,学校,并不是教育功能的唯一承担之所在。

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往往不是出自中文系,发明者往往没有完成既定的学业,又有多少学子成了学校的反对者和反叛者。

学校教育,帮助部分学习者点燃创新意识,泯灭另外一部分学习者的创新思维。

学校教育,理当诲人不倦,但有时候,我们也悲哀地看到,极少数的学校,极个别的教师,也在持之以恒地“毁”人不倦。

校外的夕阳

因此,人们都向往好的教育,想上好的学校,遇见好的教师,这也可能是每一个家庭最充满希望的规划了,并且通常不遗余力。

“好社会,不仅是有‘好教育’的社会,而且是能够为‘好教育’承担责任的社会。”

仪式,无论是学校中,还是社会之上的,往往具有典型意义,可观赏,宜传播。通过仪式,我们往往能看出学校办学主旨和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观看仪式,理解仪式,创造仪式,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也可能是最好的社会教育方式。升旗仪式,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欢迎仪式,是最好的礼节教育。礼拜仪式,是最好的宗教教育。结婚仪式,是最好的婚姻教育。敬拜仪式,是最好的孝道教育。”

好的仪式,往往会衍生为节日,并流传下去,深深地扎根于参与者和参观者的记忆之中。所以,学校教育中的仪式,应当更加富有教育性和意义感。

“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给学生以欢乐和希望,还是带来恐惧和厌倦的地方?是给学生以生长和发展,还是带来束缚和压制的地方?思考了这些问题,就回到了人类创立学校的初心。”

在设置理念和原初的想法上,“学校是人类的学习中心和教育中心。学校是终身学习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学校是终身教育的枢纽与汇合之地。”

而学校的价值与呈现,往往也引发争议,这种争议往往与文化的多元有关。“学校是跨文化的场所,是多元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多’是形容词和名词,是已成之物。‘跨’是动词,朝向的是未成之事。‘跨文化’不是抽象的大概念,它活在每个人身上。每个教师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步入学校。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走入学校。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对话。”

要说清楚‘学校是什么’,需要先反向思考‘学校不是什么’。学校不是企业,它的目的不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而是人的持续再生产。学校不是机关,不能以行政的逻辑替代学校的逻辑,行政化后的学校,变成了官僚机构,官气浓郁,人气散淡。学校不是兵营,教师难以无条件服从长官的命令,这不是教育者的‘天职’。学校的天职是无条件服从和追寻‘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特性’:教育即生长,教育之外没有目的。学校不是监狱,不能将师生处在全方位的时时管控或监控之中,这是对生命的窒息和教育的毁灭。”

学校不是什么?这个警告看似常识,但我们在现实中往往都可以见到以上的一种,甚至一种以上的现象可怕地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和不同范围地存在着。有点学校,成了名利场;有的学校成了局部的官场;唯利是图者行走在学校时空之中,往往也令主事者束手无策。

学校不是‘校园’。‘校园’是一种‘地理空间’,类似于企业中的工厂和厂区,它是一所学校的物质环境。当企业家谈文化的时候,大多说‘企业文化’,很少说‘工厂文化’、‘厂区文化’。校长谈文化的时候,很多却说‘校园文化’。‘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类似于企业、军队。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文化特性。校园不等于学校,它中介‘学校’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听一个校长谈学校,可以用这个关键词来辨识他的学校价值观和思维的宽度。说校园文化,太具象,这不是一个校长观察学校的角度,可以是中层管理者,可以一个具体的学校岗位工作者。学校文化是一个多维概念,时间与空间和有形和无形交汇之存在,是一个文化单位,一个组织,一个机构,一个系统,甚至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校园文化,只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维度。

杜威有此言,如果今天的老师和学生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老师和学生将生活在过去。这样的未来,不是用来畅想和言说的,是用来创造的。”

我自己素来一贯如此解读:“我们不能一味地用过去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来教育和引导面向未来并注定领导和掌握未来的学生!”

从理想的立场上讲,“未来的学校是‘创新工场’,是育人理念、育人机制和育人方式的创新工场。”而事实上,学校承载的使命是多元的,哪怕创始时不是多元,后来者也会添加元素的。每一个学校相关人或抽象的组织对学校都有自身的价值追求,因此学校教育必然是价值观角逐的领域,也是“争夺未来的战场。”

东屏湖畔的朝阳

无论怎样限制,校长都有权力的,他可以影响、有些时候是决定学校的时间、空间、运行、甚至走向。“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教师。他不一定最具有教学力,但应该最具有倾听力、学习力和引领力。校长的引领力,是带着师生,把他们引向新的生命发展标杆、引入更高的生命境界的能力。”

除了课程领导力、魅力领导力、价值领导力之外,具体地来讲,政涛教授认为,“校长有两大教育使命。让学生克服对学校的恐惧,给予他们安全感与幸福感,养成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让教师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保持作为人应该有的好奇心,持有生命更新和发展的动力。”朝着以上两个方向努力,校长会成为学校历史中的魅力人物。

“学校中的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班级和学校文化活动来完成。这是学校教育的三驾马车。”因此,校长除了稳定学校和日常之外,主要精力应当是一个设计师,设计课堂,设计文化,设计活动,设计学校的一切生活。

这一段,我曾在本地的教育局会场,通过自己的成功约请,亲自聆听到,一下获得了关于学校“特色”和“特点”的开解。“学校文化之‘特色’与‘特点’,是两种层次的存在。称之为‘特点’之物,只是与学校中的少数人有关,在特定情境下发生,偶尔为之的东西。有资格成为‘特色’的,必然是与学校中的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相关的东西。学校‘特色’之难,难就难在这里:如何把‘特点’变成‘特色’?关键在于如何建构‘特点’与‘特色’之间的关联:特色之‘色’,是特点之‘点’的弥漫、弥散、渗透和转化。只有如此,‘特点’才成了‘特色’。这是最挑战、最考验校长的教育智慧、管理智慧之处。”

“同样进行制度设计,‘学校制度’与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制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学校制度具有育人价值,它以制度的方式育人、成人。好的学校制度,是充分发挥育人价值的制度。”所以,校长其实是一个设计师,一个策划人,并不是一个事务官。当我们看到一个校长在了事务官之后,我们对这个校长表达的最多的是善意的同情,廉价的尊敬。因为,他没有明晰自己的角色,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接下来,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学校的行政同志忙得团团转,围着校长和事务团团转,但这并不可能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课堂是对课程的再创造,是赋予课程生命与活力。”教师的伟大贡献,就在于课堂。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与学生在一起,与课程同行,与教学内容在一起,教师成了一个连接者,同时更是一个创造者,“‘教学’是一种‘课程转化力’。‘教学力’与课程转化力,其实是一个意思。”

“教育智慧,它来自天赋、经验,以及反思的习惯与能力。”所以,我终于看到,我自己也是用一生来备课的。很久以前,就听过这样的说法,当初并不是十分理解,如今,我理解了。

“家庭的诞生,是为教育而来的。”家庭,除了血缘之外,主要的精神内涵,都可以体现在教育之中,为教育而存续。家庭承载着成长的第一使命,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样子,就是儿童灵魂的样子。家庭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格局。”

“小时候,父母按照他(她)的样子要求、塑和教育‘我’。”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或者说都携带着父母的影子在世界上生活。这一点,远超过教师和学校的影响,因此,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来到学校,都已经分别打上了家庭的烙印。“什么是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独立的见解,包括允许孩子不顺从自己的意愿。”

东屏湖畔莲花香

给孩子以安全感,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活在恐惧中的儿童,再好的生活条件、再好的教育,都会沦为虚空。”我们这一代人,在吃苦和打骂中成长起来,从小缺乏安全感,这可能是一个通病,因此,我们这一代人的渴望成功,渴望出人头地,可能与童年的经验有关。一辈子难以摆脱。“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陪伴产生亲情,陪伴生发教育的力量。忙碌不是不陪伴的理由和借口。”

“陪伴对于父母也有成长价值。天下的父母,都可以自问:‘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自己成长了吗?”如今,通过习得、观察和思考,我们理解了,默默的陪伴与静静的守候,也是教育。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环节之中,你可以选择做,你也可以选择不做。做是添加,不做是留白。“父母怎么做人,孩子就怎么做人。这种模仿与传递的纽带,既延续了家庭,也延续了人类文明。”

“家庭教育的冲突,表面上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跨文化的冲突。夫妻双方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文化,至少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学校文化和家庭文化。父母与孩子代表的也是各自的文化,前者是成人文化,后者是童年文化。‘你不理解我’,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的文化哀怨……”

每每回顾家庭中因为孩子成长的争吵,这种痛苦的经历贯穿我们一生,成为一种家庭延续中的伤痛,我们更清醒和痛苦的反思,应该是我们忽视了儿童立场。所有的对话,所有的争论,所有的安排,如果儿童缺席,往往都大打折扣。只是,相当遗憾的是,这个道理,我们后来才知道,以至于成为了教训。“经常目睹家长与教师吵架,互不相让。这个时候,家长忘了自己其实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忘了,其实他也是家长。”

‘家’,是需要不断回来的地方,是总想回来也能回来的地方。什么时候,不想回来了,也回不来了,那就不是‘家’了。教育,如何成为这样的‘家’?”想回的,才是家,不得不回的是,一个居所。因此,2015年学校拍摄的《寻找》纪念影片中的那一句台词,永生不会忘记,“带走人的不仅仅是道路,留下人的也不仅仅是房屋。”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底蕴,从来离不开五个字:敬,信,精,细,创。”学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往往与应考有关,还是昌乐二中的口号简单明了,“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当然这个成功,是指考试的成功。“‘全,实,深,精,特,美’,这是中国‘新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目标。‘美’被置于最后,成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境界。”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作品。好课,是艺术品。我喜欢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一堂好课。”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因为,我从来都没有呈现过两节完全一样的课,从来都是在重新备课。

“当教育者享受好的教学,当受教育者享受他的学习,他们就进入了美的境界,开始悠然享受教育自身之美。”

南京市第二大水库、东屏水库大坝

“无论是美的教育,还是教育之美,纵有多少策略、路径和方法都离不开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多给孩子接触美好事物、美好景象的机会;多给教师接触美好教育、美好教师的机会。”

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美,这一点丝毫不能够质疑。当然,这美的定义和初衷,是谁的?为谁的?怎样的?是一个永恒的需要探讨的话题。

“这是一个被影像包裹、被影像缠身、被影像撕扯,同时也被影像教育的时代。纯文字的教育力量逐渐衰弱,需要影像来拯救,需要与影像联姻。”

“未来走出本校门的人,需要具备两大本领:读懂别人的影像,创造自己的影像。”

我曾经有相当一个时间的经历中,带领学生看教育电影,品读教育电影,对待德育管理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应当明白,单纯的文字和语言传递信息,固然是人类文明的高级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方式,如今这个“读图时代”,这一点表现更为淋漓尽致。所以,今天的文盲,并不一定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不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分享文明的人。“今日及未来的教育,电影院即教室,影像即课程,电影即书本,摄影即素养。”

“56号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雷夫如此说:‘我们的演出不是为了得到掌声或经久不息的起立喝彩,而是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我对《56号教室》的阅读有点排斥,我对所有模范教师的主动宣讲都比较排斥。教育的原本立场,不是优秀教师的自我夸奖,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向下,继而向外的诉说和流传,而不是自吹自擂。我们需要对所有的自我夸奖保持警惕,虽然这并不是反对优秀教师给我们的启发。但教师的成功,本质上是应当通过学生成长来体现,然后才是自我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高峰体验。

“电脑以机器的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上网、搜集信息以及与别人交流……更大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原本由教师掌控的教室空间被切割成几十个,学生拥有了独立的操作空间,它既是物理的空间,又是心理的空间,一种自由自在,而且被尊重的感觉而出。电脑把空间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显现了对个人空间、私人空间的尊重。这是技术赋予的教室伦理。”

冥想、沉思、遐想,这些属于灵魂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属于外部感官的事情与日俱增:习惯于看视频,看那些跳跃、闪动的画面,听那些很快就会变为烟云的歌曲,昭示着当代新人类的癖好:多看、多听,但少想,甚至不想……它让我们不断地朝外远行,而不是回到内心深处。”因此,我们需要朱自清文章中描述的那种“独处”,以配合“群居”,包括网络化生存的虚拟群居。教育之事,需要“且行且寻思”。这是我当年在内蒙古的教师讲座中的分享。

“为什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依然无法被替代?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的只有‘人’才可能给予‘人’的:让教育教学远离机器、数据和技术的冰冷和薄情,充满人性的温暖、温情和温度。让教师的灵魂扎在学生的灵魂之中,与学生的一生同行。”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者,最后留存或剩下的是三样东西:价值观、情感与思维。它们是人性赋予教育者的天然宝物。”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立德树人”四个字和分量。学校不空,“人”在其中,立德树人,核心是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当教育的任何设计和推进,违背了“人”的需要、未来的需求,其实不说是伪教育,至少是走了弯路,跑偏了。

东屏湖畔

因此,学校教育之中,眼中要有人,心中装着人,手上善待人。学校的一切环节,理应有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参与,听到他们的声音,考虑他们的立场,观照他们的需求。

把教育人解放出来,以便于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未来。

未知未来,才是教育真正要抵达的领域。

[注]李政涛:《教育与永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

记录在陕师培训间隙,整理在大金山基地。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