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是在放假前。
前一周甚至几周,同事啊朋友啊就开始讨论放假怎么过,出去玩儿还是回老家,还是索性待在家里好好休息。连领导开会,也动辄就说,“这个事儿节后再说吧!”
仿佛以节日为某种界限,仿佛是生活的一种暂停。
等到放假前一天,不用闹钟就早早醒来了,起床也不那么痛苦了,反正下午就放假啦。脚步格外轻松,镜子里的自己都似乎更美丽了,路上堵车也不那么讨厌了,咳,今天放假嘛,堵车正常!一切似乎都变可爱了,都可以被包容和体谅。
到了下午,基本没人能安心工作了。大家照例在位子上,不过在装装样子,时不时地偷偷看手表,心想,怎么过得这么慢呢。
等到了下班的点儿,啊呀,大家心里面都唱起了歌儿。就算工作有千头万绪,此刻都不管了,天大的事儿,等回来再说吧,拜拜啦,办公室,我放假啦!
幸福指数达到峰值,然后随假期结束的倒计时,又开始递减。
最难的,是假期结束的那天。
上班族们心里都想,怎么过这么快?要是今天是放假第一天多好!老人们也难免失落,不愿孩子们又像鸟儿一样飞出去,重新剩下老两口自己。
然后,大家开始痛苦的节后上班第一天,尤其是因调休而连上6天或7天班儿的时候,真是一种绝望。
然后,就开始盼着下一次放假,将美好的新规划,寄托于遥遥的等待里。
就这样,一个个的节日,将一年划分成一段段,而一年又一年,就循环出人的一生。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一生的漫长,因年、月、周、日的重复,而变得短暂而不动声色,想来有些可怕,有些无奈。
最早的时候,人们过节,我想,就是为了庆祝和犒劳自己吧。哪怕是贫穷的农民,节日这天也不再劳作,要穿新衣,吃好饭,合家团圆,辛苦一年总算尝点甜头儿。如果一直辛苦,怎么能坚持一生呢?有个盼头儿,才好支撑下去,有了节日的点缀,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如今,物质方面已经很丰富,过节的意义更多体现在精神方面。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功利观念太严重,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精神方面,反而纷纷抱怨没年味没节味。
当前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小小的一个零件,随整体高速运转着。谁也停不下来,也不能慢下来,守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枯燥至极。工作仅仅为了谋生,谋生非常艰难,我们渐渐忘记或放弃了理想。
人性是向往自由的,正如篱笆边的花儿,从来都是伸出篱外的。节假日,纵然改变不了什么,却是在精神层面上对朝九晚五不断重复的一种调剂。
就算去旅游,置身人山人海,也是对固有生活的一种改变,至少不用上班打卡,我累我挤我花钱,我也乐意。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待在家里,烘焙美食,打扫卫生,换洗一下床单被罩沙发罩,下午收进来满满的阳光味。即使什么也不做,泡壶茶,看本书,静谧而安详。
“父母在,不远游”,今天是做不到了。能做到的是,三天的假,能回的尽量回家看看。为人父母的成年人,想想自己有多爱孩子,父母就有多爱我们,自己有多想和孩子待在一起,父母就有多想念我们。
无论是出游的感官刺激,居家的精神放松,还是归乡的亲情滋润,都是我们的精神甘泉,让疲惫的身体得到更新,让厌烦的情绪得到调整,让黯淡的灵魂汲取力量而重生光彩。
三天而已,节假日竟有你不曾想到的神奇。
感恩假日,珍惜拥有,每一天都同样重要。大环境不必去操心,却可以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给自己放个假,给生活按下暂停键。
人生还长,且行且歇,不急,此刻的风景和前面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