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模仿秀……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一则消息: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被深圳一公司抢注成功,全名为深圳市蓝瘦香菇实业有限公司。不仅如此,之前傅园慧的“洪荒之力”,王健林的“小目标”等曾经火爆网络的流行语都被迅速抢注。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流行语,有人不知道什么意思,有人用的不亦乐乎,有人把它抢注了公司或者商标。 面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就是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的脑子,就是转得那么快,你说咋整? 注册“蓝瘦香菇”的人,手里可能不止有一个这样的注册,速度如此之快,让我不得不想到,人家脑袋确实好使。 看了一下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什么电子器材、服装、五金、化工、日用百货、计算机软硬件、通讯产品等等。 所以,他们以后可以卖香菇,也可以卖其他产品,跟香菇没有任何关系都行,还可以把这个名称转让出去,还可以…… 这,其实就是开源。 说到开源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以为就是尽最大可能增加月收入,是这样,可是又不仅于此。 如何开源呢?这确实值得思考一下。 1,单纯重复的体力劳动,比如兼职去贴小广告或者送外卖,也可以是开源的渠道,可是消耗大量的体力,并不是太合适。 2,升级一些,可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 比如你摄影很厉害,或者会绘画,又或许文笔好,可以通过公众号、供稿、出书等很多渠道变现。 再比如,你是一名大企业资深HR,或者医生,又或者是金融机构理财经理,可以给有需求的人做培训,可以在某些平台回答问题,还可以经营一个自己的平台…… 只要你想,渠道可真是太多了。很有可能这些渠道的收入比你的工资还要高很多。 这是靠脑力挣钱,当然是不错的开源渠道。 3,再升级一些,资源整合。 你有稀缺性的资源,比如罗胖,他接受田溯宁先生的建议,要做中国新时代的知识运营商。 看一下现在得到旗下那些付费订阅专栏吧,融合了多少大咖过来先不说,每一个订阅专栏就算只有2万人订阅(实际上远远不止)。 每个专栏199元每年,除去运营成本,每一个专栏都至少会有上百万的利润。 这就是最高级的开源方式,整合各种资源,合作多赢。 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当我看明白的时候,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怎么没想到呢! 现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就算你知道了别人开源的渠道,以为自己复制一下,就可以成功。有可能会,但结果很可能是否定的。 时移势易,就算你知道了,可以复制,却不能简单地粘贴,不带脑子肯定是不行的。 开源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技能,很大程度上是比较私人化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跟你完全一样。 生活不是模仿秀,模仿得再像,就算比本尊还像,充其量也就称作某某第二或者小某某,仔细咂摸一下滋味,仅靠模仿不大能什么大发展吧! 如果考虑自身特点,跳出模仿的范畴,不管唱谁的歌,都能让人听出自己的味道,那就比较不同了,说不定就此杀出一条血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