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从西安杨陵区出发。阴天,待到车进入甘肃境内,绵绵的小雨飘然而至,更平添了三分清凉。
路两侧秦岭山脉布满青翠的绿植,象两道绿色屏障,仿佛要滴出翠汁来,再加上薄薄的晨雾缭绕,仙境的感觉一下就来了。
我笑对夏荷说,如果今天我们穿汉服,那就真象仙女下凡了。
考虑到今天要上麦积山看佛窟,得爬山,我们就没有穿宽大的汉服。尽管约定随意穿,大家的服装依然各具特色很是吸睛。丽丽一袭大红的长袍,配一条同色系红丝巾,视觉冲击猛烈,颇具震摄力。亚蒂小清新风,把我们出演大河长歌时的五四女青年装穿上了,在大秦岭广袤的绿色背景下,清丽脱俗,俨然一位纯纯的女学生。夏荷则是一袭蓝色长裙,中间佩一块玫红图案,佛系的干净,一如她的名字,夏日池塘中的一朵荷,亭亭玉立。
大巴车逶迤穿行在秦岭山脉,浓酽的绿甚至赛过江南,顿觉清凉舒爽,想着昨天西安的33度高温,心里有一丝逃离的窃喜。
进入甘肃天水。天水这个名字不由就让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是取自黄河之水天上来吗。麦积山石窟就座落在天水。西域,石窟,麦积山,天水,这些字眼叠加在一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高歌向西挺进的画面,有着神秘的浪漫,浪漫的神秘。
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同为中国四大石窟,共同彰显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辉煌。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市的麦积山上。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这里山峦叠翠,岩壁陡峭,壁画精绝。想起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千六百多年前,想像一下那个时代,当朝的皇帝开始痴迷佛教,举国上下定会上行下效。他们甚至会倾一国之力来修建佛塔佛像。从四大石窟到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举国上下一派佛光普照。记得在洛阳看龙门石窟的时候,卢舍那大佛上翘的嘴角和君临天下的气度令人难以忘怀,据说那是武则天用积攒多年的脂粉钱修建的。眼下的麦积山石窟同样,始开凿于北魏,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历代都在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佛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北魏拓跋氏痴迷佛教,当皇帝希求由一种信仰的力量来保佑自己长生不老一统江湖千朝万代的时候,他们更会不惜代价。尽管如此,你也很难想象,在那个农耤时代,没有任何现代工程技术设施,工匠们如何做到在一座山上从山腰到山顶盘旋往复修建众多巨大而精美的佛像,非常令人惊叹。还有,我尤其惊叹的是一座雕像能把一个人的神情刻画得精妙生动传神至此,而且非常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气象特征。盛唐时代的丰硕壮美,大气豪迈,一种君临天下的大国气象。北魏时期就是瘦骨清秀型,显得安详恬静,甚至还带有一丝羞涩和局促。雕像中有的凝神托腮,有的目眦欲裂,有的眺望远方,众佛百像,很有些意思。
很奇怪,在有佛教气息的地方,人不由自主会屏息宁神,会被震摄,内在会有一种臣服和安宁。可能一方面缘于宗教的神性,另一方面,是你对古代无法想象的浩大工程的一种折服,一种敬。立时,一种泱泱大中华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带着对麦积山的景仰,吃完午饭后稍作休息我们继续西行,下一站是临夏。随着大巴车的西行,眼见着山上的植被就像由青年过渡到中年男人的头发一样,逐渐稀疏起来。
明天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在等我们呢。期待。
附诗:
麦积山石窟
文/画虹
一千六百年前
什么样的巨手
可以把这巨大的麦垛置于山顶
怎样的匠心加佛心
把千万座佛从石中唤出
微笑托腮者,恬静自适者
安详和顺
怒目圆睁者,目眦欲裂
一怒千年
佛心即人心
所有烦恼忧愁喜怒哀怨
都会,定格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