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执行力的秘密——如何把事情「做到」
4月8日一整天,我都在北京语言大学参加李笑来老师的线下大课,内容是关于「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在第二天,我也在天同诉讼圈发了一篇关于执行力的文章,就自己当时所理解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经验,写了一篇原创内容。你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但既然是一整天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肯定不止上次那些。事实上,上一个星期我一直在反复听当天的录音,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执行力这件事。所以今天,我把我这一个星期新增的一些思考,结合当天的课程内容,和大家做更深度的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整个执行力课程的核心内容
虽然课程的全部内容有大约5个小时,但我总结下来,核心逻辑应该是这样——
- 不要空谈执行力,执行力的核心是把事情「做到,做成」
- 为此,你需要运用「元认知能力」,把自己的思维进行打磨——因为很多事情,「想到」本身已经很难
- 这其中有一个核心,就是在自我认知的部分,要清晰意识到自己脑中有「三个自己」(柏拉图的三驾马车比喻)——很多具体策略,也都是基于这个理论
- 最后,「榜样」,也就是身边有「把事情做到的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把事情做到」
当天一整天的内容,基本上都围绕上述四点,只不过李笑来老师更会讲课,现场效果很好。各种当时他现场讲的故事,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清楚上面那四件事。
接下来,围绕上面的四点,我会从我的理解,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二、 「做了」和「做到」的区别
空谈执行力本身毫无意义——事实上,当天的内容并没有讲太多「该怎么做」,而是和李笑来以往的套路一样,讲了很多概念,也就是Why的内容。
我的理解,「执行力」这个概念,其实是体现你「为了做到某些事情而想出各种办法」的一种「表现」——也因为如此,在别人眼中,你不停地在做一件事,因此你「执行力很高」。
但归根到底,对自己来说,拥有执行力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你把事情『做到』。
所以那天的课程,不叫「如何快速提高执行力」,而叫《做到的秘密》。
我想你当然知道「做了」和「做到」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的——但理解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对自己的行动产生影响,是另一回事。我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无讼因为业务拓展需要,请了一个外面的销售大咖,和大家分享关于大客户销售以及产品打造的相关内容。当时那位大咖讲到自己为了拓展客户(他们的目标客户是学校校长),试了很多销售手段都不行,最后想到,做了一场教育峰会,把校长都吸引来了,最终销售结果很好。
当时听完这位大咖分享后,一个做市场销售的同事立刻就上去追问,那一场教育峰会的具体操办情况,以及执行细节……我当时在旁听,就意识到这个同事,大概是想做类似的事情吸引我们业务拓展的对象。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时候自己也是这么做事情的。我前两年帮助组织天同开放日时,就发现,绝大多数律师,都在关注天同「到底在做什么」,然后琢磨着自己该如何学习类似的做法。
绝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别人「做了」什么,而极少有人,会关注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并且最终如何「做到」的。而事实是,「做了」并不一定能「做到」——哪怕是坚持做,如果不对症下药,只是盲目照搬,效果往往都很差。
所以这是第一件事——要关注别人是怎么思考出来「怎么做」的。
这也是李笑来说的,「想到怎么做」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
然后才是第二件事——明白「怎么做」了之后,要想办法「坚持做」,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提高执行力」。
三、提高自我认知,从而把对的事情坚持做
很多人在执行力上的问题就在于——明明知道这件事是对的,是应该做的,可结果显示,就是没坚持做下去。
通常的解释有很多——拖延、懒、完美主义……
市面上看到的解决方法也很多——时间管理、使用工具、参加培训……
但上述这些,很多时候都没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人会「明知应该做」,却「无法坚持做」呢?原因并不复杂,很多心理学理论都有类似的说法——
我们的身体里不止有一个自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说,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大部分。
柏拉图有个类比,也是类似结构——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战车,由「黑马(欲望)」「白马(情绪)」「骑手(理智)」三个部分构成。
而人的行为,其实是受这个战车影响的。
只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由「黑马」,也就是最底层的欲望驱使行动的——很多时候,哪怕你的「骑手」理智上认识到了,也因为能力太弱,没办法控制黑马,所以最终会没有把事情坚持做。
所以策略就变的清晰了——要想办法,让自己的「骑手」成长,并最终控制「黑马」和「白马」——干掉「黑马」或者「白马」的策略,都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欲望和情绪,无法压抑,而是要用理智想办法引导。
所有的学习、思考,都是让自己的「理智」能够更快成长,从而强大起来控制白马黑马。这某种程度上,也是李笑来所提的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思考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正确面对问题的思路应该是——清醒认知到自己某些事情「做的不对」,然后「想办法调整」——就是理智这个骑手发挥的作用。
而不是我们大部分时候做的——先让情绪(或者欲望)控制了自己,然后理智跑出来,给自己的负罪感「做解释」。
我在上周天同诉讼圈的文章里,提到提升执行力的三个核心概念——
- 清晰认知到改变一定是循序渐进
- 重点关注有用,而非有趣的事情
- 刻意建立强化执行力的闭环循环
就是根据这个内容,而思考出来的策略。
四、提高执行力,要找「榜样」
信息的「送达」,并不是学习——按照李笑来的说法,如果看书、学习能够改变行动的话,那么这么多年,这么多大师的著作,为什么产生的影响却那么有限呢。
他认为的有效的提高执行力的策略之一,就是要「找到榜样」,和那些做到的人「物理上接近」,才能帮助你提高执行力。
和「把事情做到的人」物理上接近,人会不由自主地受影响,「镜像神经元」会生理上发挥作用,哪怕是「模仿」,都会让你更进一步。
在这件事上我深有感触——我自己常常就会发现,当我和一些厉害的人经常接触后,我会「本能地」模仿他们的思考方式,并尝试学习他们的点点滴滴——所以我老婆经常说:
我发现你最近说话的方式都和XXX更像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内心深处就会特别喜欢和厉害的人「物理上接近」——之前不论是开咖啡馆,办TEDx活动,还是来无讼,某种程度上都是遵循这个理论。
因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通常至少会分为三步——
- 理解:也就是想到,不论是自我学习,还是通过别人学习,本质上就是帮助自己更快地「想到」一件事情该怎么做。我们绝大多数意义上的「学习」,都是这个层面上的事情。
- 行动: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很多时候你的行动是需要反馈的——所以有很多事情的学习(比如健身),都是有教练的——教练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在你行动的时候,实时给予反馈。
- 信心:有效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会让你产生信心,从而更好地「理解」在做的事情,并进一步行动……
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动都是「自我行动」——而如果理智不够强大,往往在行动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反馈,也就通常会最终放弃。
但是,如果你能始终「物理上看到」别人在做的过程中好的结果(做到了),那么你的信心就会更容易建立起来。
这是我理解的「榜样」的作用——你看到别人做成了,你因此有了信心,这个学习的循环便因此运转起来。
所以李笑来老师才会最后打广告说,自己接下来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建立一个「大型的成长社群」,让更多「做到」的人成为别人的榜样,从而帮助更多更多的人「把事情做到」。
我非常同意,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共同成长」。
最后
「用工具升级大脑」这个专栏已经运行了半年时间,不出意外的话,我会持续更新下去——但也因为李笑来老师的启发,五月份开始,我会做一些调整。
我会邀请更多身边「做到」的朋友,来和大家分享他们「做到」的故事。现在在名单里的,有峰瑞资本副总裁、增长黑客作者、饿了么副总裁……还会有更多年纪轻轻就「做到」很多事情的朋友。
我会通过「无讼合作」这个产品,实实在在帮助几百名律师,在今年「赚到钱」,并且「做到」更多的事情。
现在的简书、微信群只是信息渠道之一,只要关注,绝大多数的信息都不会错过——但于此同时,我也会在自己的「小密圈」、「微信公号」、「知乎」上,根据平台的特点,分享更多内容。
- 在小密圈 里,会分享更多碎片化的思考——时效性会更高
- 在微信公号(搜索「大鱼私享会」)上,会分享我对「律师商业模式」方面的思考——内容会更系统
- 在知乎上,会分享我对「专业服务」方面的思考——同时知乎也会成为我「练习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期待我们可以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