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快速学习,必须先修炼内功,这个内功的基础就是反思。
很多人觉得,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再看也没意义,还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今天的工作。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永远都会拿过去的结论来过今天的日子,还期待着明天有全新的不同。这可能吗?成甲在新书《好好学习》里说,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过去的经历,提炼精华,指导未来,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让自己有所进步。成甲甚至说,要是想为快速学习修炼内功的话,内功的基础就是反思。
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对一开始的假设进行校正。
我们通常做事的顺序一般分成三步:第一步做出假设,第二步采取行动,第三步产生结果。要是反思呢?顺序也分成三步:
- 第一步是观察结果。
- 第二步研究原来的假设。
- 第三步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的三大作用:
- 首先,反思可以发现知识的误区。举个例子,很多人在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往回退,不敢接触。这种面对某些问题,不假思索就做出某种行为的现象,叫做“跳跃性假设”,也就是跳开理性思考环节做出的假设。因为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往往不是最合理的。长期这样的话,我们就很难发现新的思考方式或者解决办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反思来校正。如果我们放慢思考,不断问自己“做出决定的过程合理吗”,或者“考虑的因素全面吗”,就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 其次,反思可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识。反思的时候要主动去做知识的联想和连接。
- 最后,反思可以检验学到的新知识有没有用上。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在读富兰克林传记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写的是富兰克林要遵守的十三种德行,像节制、决心、俭朴等等。读完一遍后,作者关注的是这十三种德行。后来反思的时候,作者突然意识到,富兰克林想说的其实是,自己要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寻找差距。这其实就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对标管理”。作者早就学过这个知识,但是从来没想过这个知识该怎么用在生活里。我们学的很多知识其实都没用起来,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检验自己到底有没有在用知识。
说完反思的三大作用,那怎么训练反思能力呢?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写反思日记。反思日记要每天写,平时的每一句话、每一项工作,都值得反思。怎么才能坚持呢?有一个技巧,就是前边说到的对标管理。作者的一个办法是,把一本很有名的书,很多人都听说过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出的七个习惯作为对标对象,写在电脑里。每天写反思日记的时候,就对照这七条来反思,思考自己这一天的行为。有了固定的日记格式,这个习惯就更容易坚持。
不过,反思日记要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所以反思的方法需要自己不断调整。最好不光写反思日记,每周、每个月也深入思考一下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然后改进。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去主动管理自己的行为,往往是遇到很大的困难才逼着自己去反思。如果能养成反思的习惯,强化反思的频率,实际上是在积攒成长的经验点,慢慢提高自己的隐形竞争力。
本文源自:《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来自得到app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