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见之物, 都只是你想看见的, 你不会看见你不想看见的事物。 当然, 这个想, 是潜意识里的想“
今天在实际生活中着实体会了一翻这句话的涵义。
一早起来行禅, 如常的准备拿出旧鞋New Balance,找遍了常用的方——鞋架、不常用的地方——鞋柜、小房间, 找了三遍,都没有找到, 好奇怪、好纳闷。然而没有时间再找了, 欣喜地拿出新鞋Skechers, 是的, 欣喜。 几天前新买的健步鞋, 舒服得穿上就舍不得脱下, 但一直舍不得拿出来穿, 想着旧鞋还没穿坏,一旦穿了新鞋旧的就要束之高阁了, 会有点对不住它;再说春节快到了, 留双新鞋过年穿也很好。
这是理性上给自己找的理由, 但我知道自己一直留恋着新鞋的舒适感,盼望着穿上它健步如飞。
果然, 穿上新鞋行禅走得都不想停, 如果不是要上班真想一直走下去。
回到家中, 想起旧鞋, 不相信一双鞋子能不翼而飞, 再次打开鞋柜,它在!它在!它就在那啊!可刚才怎么找了三遍都看不到呢?!
自动的, 奇迹课程与及陈少宇老师提到的一些话语就出来 : 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你是看不见的。你看得见某人的优点, 是因为你身上本来就有, 比如你听一个老师的课, 觉得他很有智慧, 是因为这个智慧本来就存在于你身上, 不然你是不会认识到老师的智慧的;过去你之所以没发现自己身上的这些智慧,是因为你没有”忆起“它, 老师只是帮助你”忆起“它罢了。 再比如, 你看见某人的缺点, 感觉不喜欢,事实是你身上也有也有这个特质,只是把它判定为”不好的“, 不允许自己表现出来, 然后你把它投射到别人身上。 (关于投射,很喜欢许自呈老师的解释:己所欲, 施于人, 是分享;己所不欲, 施于人, 是投射)
关于”看见“,陈老师还分享过许多例子:比如孕妇效应, 怀孕的人走到街上更容易发现孕妇;用了华为手机发现街上很多人在用华为;开了奥迪才惊觉大街上有那么多奥迪。。。。。。
早上“看不见“旧鞋,是因为我心里一直在想着新鞋, 就是想穿上新鞋。
关于”选择权“
一直渴望有多一些个人空间, 可以随心所欲, 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可是种种原因, 一直都觉得自己缺少了个人空间。
前天突然心血来潮, 下班不想换乘地铁, 就想一趟公车就能到家。于是去坐了那一趟一直以为会”经常塞车“的公交。 一路上, 经过一些熟悉的、不熟悉街景,许多回忆涌出来, 许多感受涌出来, 熟悉的, 陌生的, 熟悉而又陌生的, 看着路上行走的人, 街道上的树木, 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注视着这个生活多年城市了。我喜欢这样无所事事的时刻,我是享受懒庸的,可是我很久没有让自己有这样的时刻了。拿出本子,带上耳机, 选上喜欢的音乐, 记下这一刻的思绪,我甚至希望这辆车可以开慢一点, 久一点才到家。。。。。。马上决定,以后下班都坐公车回家,这样我就多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可以贴近自己, 可以跟自己对话——又多了一个小时的 自由书写时间, 好兴奋,平时也不是没有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在那样的时间里忍不住看微信,其实我一直喜欢可以同时做两件事, 也许这样更有“赚到“的感觉, 也许这样看起来会比较有效率,所以因为一点点不一样的选择,我在下班的路上“赚到了”自由书写, 哈哈哈。
最近看到一中医书上说, 冬天要冬藏, 不宜太早外出。 于是我开始纠结要不要继续坚持早上的行禅,外出早不好,可是不早就赶不及上班,先生听到我的纠结来了一句”你先吃早餐再去行禅不就行了嘛“。 对哦, 我总是想着要行禅回来再早餐,其实空腹禅是提倡饭后马上行禅的。
原来不是没有选择, 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改变惯性模式, 敢不敢走出舒适区,其实,任何时候,任何境遇,我们都是有选择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