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5。2020-1-9》
今天是己亥年丁丑月辛亥日,腊月十五,2020年1月9日星期四。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䘵,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迹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一节开始船山讲"用"。
船山讲解说,《中庸》的一切思想紧紧围绕"用"展开,无论讲天还是讲人,都以用为根基立论。
朱子在《或问》中论"一元之气"和"天下之物",扎住气化上立义,正是引导我们读出《中庸》以用为核心的思想指引。
《中庸》劈头说天,紧接着就说到命(即指《中庸》开篇第一句"天命之谓性")。命,是令。令,犹如政令。而《中庸》末尾说天,必言载。载,是事。头尾两处对天的陈述方式表明了《中庸》以用为根基的思想:谈论天道之时,也没有离开物质世界和人本身而别有其体。
《易经》说"天行健",读懂这句话的重点是要把"行"读出来。《易经》又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句话表明,这资助起头的"乾"就足以统尽天的一切内容了,此外亦无有天也。更何况,在人的角度而言天道,尤其切近做人的道理,尤其紧密于运用的方法!
天道的用,体现在"天"字上,不体现于"道"字上。道是天之大用必由之路。
周敦颐认为,诚,静无而动有,朱熹认为周敦颐的这个观点针对的是人道。对此,船山认为,天道之诚,也一定是动而始有。也就是说,无动则亦无诚,那么就不可以言说道了。
那么,怎么理解孔子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成于礼,游于艺"呢?
窃以为,天人关系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天到人,这是存在论层面的视角,从天的层面看,天道的用体现在天字上,不体现在道字上;一是从人到天,这是生存论层面的视角,从人的层面看,人的用体现在道字上又是成立的。志道,是人事当然之理,就好像人要采取"诚之"的努力一样。
北溪先生区分出了"天道之本然"与"在人之天道",极为精细。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