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要回老家了。在和老人告别时,小表姐冰冰大声喊:再见了,爷爷奶奶,我会想你们的。“小家伙还不忘记来两个飞吻。
在离开的路上,冰冰对我们说:“其实我不会想他们的,但是我觉得这样说他们会高兴,所以我就会这样说。因为她对我很好,我想让他们高兴。”
童言无忌。我惊讶地是她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完整准确。豆豆和冰冰姐同龄,年龄相差不到一个月,只是让豆豆把内心的想法和外界的需求如此清晰地分开来,至少,他是表达不出来的。
首先说说道德两难故事 (moraldelimma)。在这种故事里,会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的冲突,两种不能兼顾的情景或者问题,要求孩子做出选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点类似于一句话“自古忠义难两全”。
科尔伯格本人不但运用“两难故事”发展出他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而且认为和孩子一起讨论道德两难故事:
向儿童揭示高于他所属阶段的那个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促进孩子道德水平的发展。
这种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也越来越用于中小学生的课堂上。
我想,儿童正处在听故事的阶段,用故事和孩子讨论道德发展,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二天,我开始给豆豆和冰冰讲“道德两难”的故事。(适用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豆豆和冰冰对故事中的问题的回答:
豆豆:爸爸对。她答应过爸爸冰冰:爸爸会批评她。但知道是救小猫就原谅她了
下面介绍“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个人整理)
在这个阶段,主要看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比如:赞同球球拿药,因为如果妈妈病了他就没有妈妈了;不赞成球球拿药的,因为他要是被发现了会被警察抓起来的。
这个阶段,考虑公共秩序、社会规范。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比如:赞叹球球偷药是因为妈妈辛苦养育他,要为他的妈妈负责;不赞成球球偷药是因为这是违法的。
equality)
�
我的思考:
“两难故事”中的为什么,是用来检测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的。
科尔伯格发现,一些成年罪犯的道德发展仍然处于前习俗水平。可见,随着年龄的发展,不但要帮助孩子的认知和思维随之提升,也要关注道德发展是否也在跟上。我想,这是我介绍这个两难故事最大的意义!
道德方面的内容纷纭复杂,不但有道德认知,也有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上面介绍的只是道德认知的一小部分,期盼大人能够从中更多地了解孩子,感受育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