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数不清的热闹。在这样的热闹里,我却是烦躁与厌恶的。
久违的来到^了昆明火车站,一如既往, 还是她本来的样子。 记得我第一次来, 和我想象中大相径庭,“乱”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第二次,也是。
闹哄哄的人群,实在是令人喜欢不上来。人人都说,昆明四季如春,是个好城市。是啊,温度适宜, 阳光明媚。只是不知是否适合久住。
火车站外,有着四肢健全却靠乞讨为生的人,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司机”他们多骑着电动车,座位.上铺着一块像模像样的毯子,他们说着“小妹,要去哪里,我送你嘛”,人行道,自行车道都是他们的影子,有些耍着小伎俩只为多得几个钱。尽管他们在为生活,但我却觉得烦闷。
火车站内, 形形色色的人聚集于此,又奔着远方。 有拖着行李箱一脸欢喜的情侣, 有拿着行李箱心里不知愁滋味的学生,有着掐着烟吞云吐雾的大叔,有背着洗的发白的牛仔布做的包的人,有拿着玩具开开心心的孩童,有不厌其烦做着本职工作的工作人员,有穿着不知多久没洗过衣服的人, 有着我们口中所说的非主流人士, 有头发亮得仿佛碎落一地雪花的人,有打扮得光鲜亮丽随手丢垃圾的人,有满口脏话脸上笑容满面的.....候车厅内,人就更多了。逼仄的空间里各种味道纷纷攘攘, 我只庆幸,空气是流动的。有光着脚躺在地上完全不顾及他人的大汉,有围在一起坐在地上打着王者荣耀的学生,有嘻嘻哈哈讨论景点多么令人神往的旅者。不论是卫生间还是候车大厅,烟味都在肆意妄为,我实在是无法接受。我想, 也许我是有些许理解的, 你看,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可以概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塑造了这样的人,也是由这样的人构成了这个社会。曾经,我也是这样。随着父母在外打工, 离开了家乡, 去了上海,上海火车站似乎也是有过这样的光景的,只是那时还不明白,这就是生活,也许是人间烟火,但更多是奔波劳碌吧。 童年,我庆幸的是留守时间不长,庆幸了看到那样的父母,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生活似乎越来越糟,物是人非。我知道的,人就是这样的。也许他们和社会大多数人一样,对生活都有很多期待,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日趋平庸。 就如同我看到那些人一样,眼神里全是疲惫,对生活的兴致也所剩无几, 他们是否是《藤野先生》里的那些留学生呢。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不曾经历过什么沧桑,却也没有什么少年意气。
在昆明火车站,你可以看见许多不同的人,不约而同的是, 他们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普通人,他们过着普通的生活,埋没在人群中,过着不为人知的煎熬日子,他们或许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仍在生存。
我不知道昆明是个什么样的城市,也不想多加了解。我庆幸现在的我可以改变些许人生轨迹,也时常抱怨来到这样的世界,厌恶自己的存在。
此时, 我坐在火车站内的德克士里,等着姗姗来迟的火车,看着街上车水马龙,思考着文化的作用,想着生活的意义,寻着生活的轨迹, 做着无知小儿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