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下午,先生驱车带着我和儿子回农村老家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返程时沿着漆黑的乡村公路,远远地,就看到路边树林灯光闪动,儿子不解的问那是什么,先生边回答边停车带着好奇的儿子前去观看,而我却想起了小时候摸爬猴的情景。
每年的暑假,父母因为工作繁忙都会把我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而暑期正是爬猴破土而出的时节,爬猴行动缓慢且不会飞,不需要什么技巧就能很轻松的捕捉,所以每到夏季夜晚,全村的大人小孩一齐出动摸爬猴,十分热闹。
天刚擦黑,我就带着事先准备的空瓶、竹竿,拿起手电,约起小伙伴加入到“摸爬猴大军”之中,出门后的我不放过每一棵树,用灯光打着圈从树根往上扫,看到后上前一捏,一只圆溜溜的爬猴就拿在手中了。碰到一些爬的高的爬猴,此时竹竿就派上了用场,一手拿着手电照着,一手拿着竹竿戳,爬猴就掉在了地上。有的小伙伴更利索,三下五除二爬上树就把爬猴捉了下来。熟人相遇打招呼就会问“你摸了多少了?”“才几个,那谁谁都摸百十了。”“人家可能来的早,咱再转转也差不多。”“好,那再转转。”…….此时此刻,放眼望去,村庄树林中灯光交错,不时夹杂着口哨声、欢笑声、呐喊声,真是无比壮观。
到了十点左右,灯光逐渐少去,人们满载而归,为了防止变成蝉,到家后的人们会把摸到的爬猴放入水中。
第二天天刚朦朦亮,村街心就成了收爬猴的集市,大人、小孩拎着头晚摸到的爬猴去卖,介于爬猴与蝉之间的变形蝉幼虫就不值钱了,一个才五分钱。完整的大爬猴一个二毛,小的一毛五,这样算来,一晚上二三个小时能赚上十几块,好的话一家齐上阵一晚上摸的爬猴能卖上百十块,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户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本草纲目记载:陈州有一物,名爬猴,以油炸之,味奇香,有治百病之功效。中国古代就有食爬猴的习俗,王羲之写《兰亭序》与好友聚会鹅池的宴席上,就有一道“烹蝉猴“美味。传说曹雪芹写《红楼梦》 时贫困潦倒,只得去树下捉拣爬猴炙后以佐酒。我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等美食,最普遍的食用方法就是“油炸爬猴”了,先把抓回来的爬猴泡上一晚上,第二天起床后把爬猴用清水洗干净,把它的爪子去掉,撒少许盐、调料腌制十多分钟,用面糊勾一下,然后就可以下锅油炸了,油炸时用炒菜铲子把爬猴压扁,两面焙至焦黄,出锅,撒上孜然和麻辣料就可开吃了。爬猴不但美味,另外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中国药材学》记载爬猴皮富含甲壳素,常用于治疗外感内热等十余种病症,是中国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可以说爬猴全身都是宝。
如今,回老家的次数寥寥可数,乡村童趣伴随着成长而戛然而止,每次看到集市上卖的爬猴,都会让我回味起那段年少时光。那些欢乐的记忆,就像是陈年的酒,随着岁月的沉淀,而变得愈加浓香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