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情
——《围炉读诗三》
今天我们来读李白的《子夜吴歌》。
诗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大多气象阔大,激昂豪迈。而这首诗,却有所不同。
这是一首充满柔情的诗。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梦中的大唐,当时虽然很强盛,可是边塞却并不安宁,是必须长期驻军防守的,而驻防是需要人力物力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远在边关的亲人爱人,令人牵肠挂肚。去年寄过去的冬衣,应该已经旧了,薄了,抵御不了今冬的寒冷了。
女人们虽然白天下地干了一天的农活,已经很累了,但是,今夜月光如此皎洁,必须赶紧趁着月光,把做冬衣的布料收拾妥当,好早些缝制冬衣。
那些布料都是很粗很硬的,布料不服帖,手工缝制起来是很困难的,穿在身上也是不舒服的。
必须要先泡水,用捣衣棒反复捶打,捶打到软和了,才能顺利地一针一线地缝制。缝好的衣服,穿到身上,才能贴身舒服。
于是长安城里响起了一阵一阵的捣衣声。可见几乎家家都有人在边关戍守,家家不得团圆,家家都在借着月光捣洗布料。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天气渐渐寒冷,呼呼的冷风吹黄了路边的野草,吹落了树上的枯叶,这凄清的场景不免让母亲担心她戍守边关的儿子,让妻子思念她戍守边关的丈夫:他们在边关可好?
可是路途遥遥,音信不通。只能把心中的无比牵挂都化作缝制冬衣的行动,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用一针一线缝进衣服里。把浓浓的亲情爱情裹在那一件件冬衣里,托邮差送到亲人的手里,穿到亲人的身上。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亲人爱人,为了家国的安宁,年复一年,不远万里,戍守边关,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边关忍受孤独寂寞,不能跟家人亲人厮守,有家不能回,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这样的日子,哪天是个头?哪天才能边关清静,让儿子,丈夫得以归来,让母子团聚,夫妻相守呢?母亲,妻子,做着冬衣,心里不免哀叹,不免伤心落泪,心里的这些愁苦谁能了解,谁能理解,又能对谁诉说呢?
李白是多么温情,多么善解人意呀!他深深地理解做母亲,做妻子的心情,深深地同情那些亲人远在边关戍守的家庭常年离散不得相聚的痛苦。
喊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远离战争,不再骨肉分离,不再爱人遥遥相隔,过上和平安宁的平静生活呢?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一个心怀悲悯,内心温软,同情普罗大众的心怀大爱的李白,如果说李白的那些意境宏大的诗让我们觉得他是天上的星星,是我们遥不可及的诗仙。
而这首诗则让我们感受到李白是一个渴望和平,有同情心同理心,可亲可爱的人。
正因为这样,我才更喜欢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