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哲学的语言,增添人生智慧。《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哲学入门书,以给苏菲讲故事的形式,将哲学史上的大师们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而撼动人心居然是那些简练的哲学语言,让人回味无穷,又受益匪浅。
亚里士多德提倡的“黄金中庸”,就是说,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
这个观点所提倡的就是人唯有平衡与节制,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这与东方的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了。所谓中庸,所指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合乎常情、顺乎常理、惟精惟一、达到最善。这个哲理成为指导我们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核心。
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保持界限,也就是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的,什么事情是别人的,我不会超越边界去干涉他人,我也会保护自己的疆土不会被别人侵入。什么关系该亲,什么关系该疏,这个度的把握就是中庸。
生活点滴无不渗透着中庸的智慧。暴饮暴食,必定伤身;运动过量,只会带来损伤而无益于健康;过度的爱就称为控制,情感的疏离又会缺乏温度。如此种种,度的把握才是修行的目的。
赫拉克里特斯说,世界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这个哲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内在同时存在着善与恶,无论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来解读,这两个本质的东西都无法割裂开来看。我们总是会看到道貌岸然者,这是他内心太多的恶需要隐藏,而正是那些敢于将自己的丑陋或者瑕疵暴露于阳光之下的人,才是内心坦荡而拥有善良之心的。所以,有句俗语叫人无癖不可交,大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当一个人在你的面前总是表现的高大上时,你在他的面前这是他的一块阴影,他遮挡了你全部的光芒,你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而他在你面前表露的其实只是他希望你看到的样子,真实的样子对他是极度恐惧的,他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只能将自己的阴暗投射到身边最亲密的人身上,这就是为什么他那么高大而你那么糟糕的原因。而当你开始向自己的内在看时,你才会发现原来我也有善的一面、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时你的自我肯定就开始奏效了。
所以哲学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事物,追求完美不过是自欺欺人。从好人身上我们能看到他的懦弱、可悲之处,从坏人身上也能看到他的慈爱温情之处,正如我们总是追求好的东西而厌恶不好的部分,而殊不知,好与坏、爱与恨都是一回事,只是每个人的浓度不同而已。
恩培窦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遵从自然法则,拥有爱而接纳恨,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意义的和谐。
康德认为,是与非、对与错之间是有分别的。而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天生存在于的人的理性中的。每个人都知道何为是,何为非,这并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人心固有的。
其实这就是指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道德法则,虽然我们知道这个法则,但仍然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该怎么做。学过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道理规条我清楚,但在选择与决策时,我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康德指出这个正确判断的标准是:要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当我们将所有的精力都灌注在解决自己的欲望上,比如物欲、情欲,我们就会被极大的限定,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我们也就不可能独立与自由了。
萨特说,人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会感到疏离。这种疏离感会造成绝望、烦闷、厌恶和荒谬等感觉。
这正是我们经常会去追求意义感的原因。对于抑郁症患者可能对意义的敏感更加强烈,而生活的意义却存在于她的本身。我们存在的这一秒与下一秒是不同的时空,我们邂逅一个不同的人,经历一段不同的情感,学习到了一个新知,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奇妙之处,听到一声虫鸣,闻到一缕花香,微风从耳边掠过,这都是经由生命的意义。
意义没有那么高大华丽,意义是你赋予的,也是他人赋予的,每个人感受的意义不同,多元的世界,瞬息万变的世界,让我们总是向外看,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在与外在相连接,我们才会感到触动,一如你在某个午后看到一个挣扎在蜘蛛网上的小虫,你感动于它的抗争,感动于它的不甘心,你就能感到生命的意义。
当你与世界没有了链接,你当然是疏离的、绝望的,因为你内心的爱恨情仇喷薄欲出,却在外界找不到投注的对像,你希望被认可、被接纳、被同情、被温暖,而这些都是外界对你情感的回应。当缺乏了这样的回应,你的心也就死了,你存在的意义也如空气一般变得虚无。
人是关系的动物,镜映理论指出,我们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看见自己,我们如此的渴望被看见,不愿意一个人在黑暗中孤独前行,无论是蛮荒时代还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工业时代,唯有温暖可以让我们感受意义与存在。回归自己的内心,打通内在与外在的通路,这是寻找意义的必经之路。
上面是节选自《苏菲的世界》里的几段话,给我带来的思考。哲学语言朴实却能给我们带来思想的激荡,它看似离我们很远,而恰恰就在我们身边。哲学不会给我们确切的答案,但教给我们方法论,哲学帮助我们提出问题,但并不会给出答案,因为答案没有唯一。困扰人们千百年的问题“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将去向何方?”你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吗?所以不要执着于正确,因为事物本来就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