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舅舅,他是生活中的大师,更是将灯火传到千家万户的小火柴。
记忆里我们一直活着有电的时代里吧,现在更是有各种电子设备,尤其是我这种电子控,喜欢买各种电子设备。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电,基本的照明都没有该如何生活。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很难想象还有地方是没有电的,我们得承认中国确实还有很多这种地方,不仅中国,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的这种地方。我舅舅就是一名电力工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将灯光传到千家万户,点燃黑暗,带去温暖。
在我的印象中舅舅一直是个“大小孩”,虽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仍然很贪玩,就算不能出去玩,也一定会在家里带着我们这群小的一起玩。那时他还不是什么电力工人,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靠养鱼种地为生。
98洪水那年我舅妈因为意外去世,当时我的外公外婆已经年过六十了,我最大的表妹和我同年,当时只有10岁。原来的生活本就不容易,有两个人还可以勉强维持平衡,有事还可以两个人商量。
这一意外在所有人心里犹如晴天霹雳,我记得我妈接到舅舅的电话就开始哭,我也哭,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只看妈妈哭的伤心,她也不告诉我她哭什么。
生活的重担一下全落在这个大小孩的身上。虽然有外公外婆的帮衬,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舅舅又当爹又当妈,外公外婆年纪越来越大,生活还是变的越来越艰难。舅舅放弃原本就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活,将孩子们交给外公外婆,自己背上行囊去城里打工。
幸运的是这个大小孩朋友很多,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那几年正是电改的时候,工种的危险系数太高,又很辛苦,所以待遇还不错,在那个时候能有份稳定的收入就很不错了,何况他们的工作管吃管住还管烟。
我舅舅在我的记忆当中一直长得很黑,不知道是从他干这份工作开始,还是原来就很黑。地面五十度的高温还在外面作业能不黑吗?少不更事的我还经常笑话我舅舅黑。“换了是你,热都把你热哭了,还作业呢!”我妈老拿这样的话噎我,现在想来,我这种大太阳都能晒过敏的人,确实很难经受的住那种风吹日晒。我舅舅说,有时候皮都晒掉了,没办法,要赚钱啊,老的老,小的小。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游乐园玩过跳楼机或者大摆锤之类的设备没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其实一般游乐园的这些设施其实都非常的安全,一般会有两道保险,可依旧能把大家吓的半死。
你体会一下,如果只有一根保险绳让你坐在距离地面三十米的电缆上是什么感受。舅舅说,三十米是常有的事。普通十几米的电线杆爬上去更需要技巧和装备的帮助,那些简单装备利用力学原理很巧妙的卡在电线杆上。看上去随时都会掉下来,很考验人的心里素质。
收入不高,又是偕老又是扶幼,所以舅舅多年没有再婚,实际上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扛这个担子。一直到三个孩子都成年了,才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丧夫的女人,对方也有三个孩子。组合成为家庭后,他就有六个儿女了,其中三个是儿子,老大已经出嫁,其他孩子也都快到适婚的年纪。
好在重组后的家庭不只是孩子多,另外多出来的还有土地。舅舅原来也有十几亩鱼塘,加上舅妈的,面积不算小了。外公外婆年纪都大了,特别是外公身体也不太好,于是舅舅辞去了工作回家养鱼,顺便照顾两个老人。那几年养鱼还是挺赚钱的,凭借养鱼攒了点小钱。
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国家要收回土地;孩子们除了最小的全都到了适婚年纪。好在国家回收土地赔了一笔钱。
没有了土地,舅舅用存款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勉强只够一大家子住。没有了耐以生存的土地孩子们也到了适婚的年纪,虽然孩子们自己也都有了赚钱的能力,但怎么也要在他们组织家庭的时候给他们置办点家业啊,尤其是男孩,家里没有房子,又是这种家庭,一般女孩很难嫁过来吧。
就在舅舅犹豫着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他的徒弟来找他。“师父的手艺和为人我最信的过了,你回来帮我吧。”
大家都不同意舅舅再回去,毕竟舅舅已经不年轻了,四十多岁的人了,工作那么危险,又那么辛苦。
可是舅舅不听劝依旧决定回去。他说,一来,他很欣慰自己的徒弟那么优秀已经成为一个说的上话的人,更加欣慰的事他想着自己,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不管怎么说以后也一定会照应着他。二来,家里这种情况,总不能坐吃等死吧,反正都要打工做生不如做熟,他也没有别的什么本事,能赚的更多。三来,现在电工的工资都长了,徒弟也说的上话,回去让他做个领班,工资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们拗不过他,只能让他去了。
像舅舅这样日子过得坎坷的大有人在,电力工人也只不过是整个国家电网的小小螺丝钉,可就是像他们这样的父亲撑起了整个家,就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愿意顶着风吹日晒,不顾危险爬上高塔才换来了我们光明和电子时代。
舅舅不算一个伟大的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也许表妹表弟的童年里少了父亲的关爱,但他们心里也一定觉得父亲是伟大的,毕竟他一个人挡住了他们所有人头顶的烈日和风雨。如今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仍旧毫不犹豫的选择重新回到电力工人的队伍里。
舅舅平时在家休息就学习上网,曾经还为了玩电脑在我上班时间骚扰我,在电脑上跟人下象棋。学习智能手机,我们这些有个QQ群,我把舅舅加进去,原本以为加了舅舅画风就会改变,结果大家完全忽视舅舅的存在,该说什么说什么。反而是舅舅,很努力的融入我们,经常主动找大家聊天,拉家常。
可能是觉得大家和他之间还是有不小的距离,于是也不怎么说话了,原来的家常也不拉了。开始给我们发各种照片,他在打工日子里的见闻。那些他工作的地方,他走过的路,他看到的风景,他去过的地方,他住过的房子,他参加过的抗洪救灾现场的桥,还有那些触目惊心的工作场面。
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留心他发的照片,我也只是偶然间看到一些风景不错的地方,随便说两句,风景真好之类的话,没想到舅舅用和原来一样的语气开着玩笑说,“来旅游,舅舅给你免费。”
我想起了那个大男孩,原来他一直都在,他把工作当成了旅游。
我开始认真的看他发来的照片,一张一张仔细看,我想了解这个大男孩,在没有这些照片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原来他工作的地方不像我想的那么黑暗,原来他去过很多我想去的地方。原来只觉得他工作危险,现在才知道危险的这么触目惊心。原来他拍的很有感觉,风景拍的很美,纪实拍的很有张力。原来他是生活中的大师。
本来我展示一下我舅舅拍的照片,等静下心来后,我却很想写下他的故事,光明背后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大师。这些工作照,恐怕只有他自己拍出来的更加触目惊心,那些路上的风景也只有他自己拍的更显的宁静美好。
撰稿:霞子
摄影:光明背后的普通人(我的舅舅)
摄影后期:霞子
以上所有照片,我只是替他重新剪裁,和个别照片重新调色了,其他并没有什么大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