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人际交往心理学》这本心理学书籍,我感触颇深,整理一下读书笔记,以备自己以后查阅。
目录:
第一章 心理投射术: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第二章 心理认同术: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第三章 心理博弈术:搞好人际关系就赢了
第四章 心理迎合术:和谁都能交朋友
第五章 心理读人术:一眼识透 表情微动作
第六章 心理暗示术:再也不害怕跟人打交道
第七章 心理吸引术:让别人无法拒绝你
第八章 心理魅力术:世上最贵的礼仪课
第九章 心理掌控术:平衡工作与生活
第十章 心理说服术:用非暴力沟通拉近关系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白,我常常会被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弄的焦头烂额。 问题的答案在书里,想解决问题,还是得多看书。
10月9日至10月16日,我用一周中的零散时间读完《人际交往心理学》,对书中一些感触颇深的句子段落做了笔记。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喜欢的人是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TA不一定很漂亮,或者很聪明,或者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TA很喜欢我们,我们就很喜欢他们。
这个规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想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别人感受到自己对TA的喜欢。想让别人怎么对自己,首先自己要以这样的方式对他人。
相信变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总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尝试的动力。相反,相信某事没有希望的人,会感到没有理由去努力或者去投入,所以更容易放弃。
潜在意识里,我觉得那些浅尝辄止,过早放弃的行为都是一种逃避。或是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或是不愿正面接受最终的失败,但这些都是不能让人接受的理由。事情开始前评估可能性,不做就要不浪费精力,要做就坚持到底,不管结果如何。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学习。
我们都是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才理解这一事实的,那就是别人与自己的立场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种理解叫做“心智理论”。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之前看不惯的很多事情,现在都慢慢接受了。之前不理解的很多行为,现在也慢慢见怪不怪了。在岁月的洗礼中,我们慢慢成长着,看清很多事,看淡很多事。
永远要记住,如果你不采用含蓄的语言进行委婉、间接的批评,而是严词历句地批评别人,也许你早就忘记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物以类聚名分,人有三六九等。每一种言论都有它存在的背景条件,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是非论点。我们要知道,有些人是很脆弱的,暴力的沟通对他们只会事与愿违。做个儒雅的人,以友好的方式,为人处世。
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喋喋不休,因为面对“优”于自己的人,我们会油然而生一种抗拒心理,而对那些主动示“弱”的人,我们却非常愿意表达接近他们的“爱”心。
当你沉浸在某种情绪中喋喋不休时,请适当控制一下情绪,控制一下表述,不要吓跑你的倾听者。沟通是一个相互的信息交流过程,信息的发送和接受频率最好一致,而且要有有价值的信息产出。
自己明明做的不好,却在听到别人做的比自己差的时候感到高兴,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怕?
现实生活中,存在这种心理的人有很多。为当前的处境痛苦,不如在别人的痛苦中寻求一点安慰,这是一种典型的“幸灾乐祸”的心理。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遇之避之,能免去很多麻烦。
人类是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的存在。
网上有一股清流,主张一切从简,简单生活。深漂的生活,支撑不了过于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越复杂反而越沉重。漂泊如浮萍,简单点,卸掉很多非必须的包袱,精致地生活。
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欢迎分享书友对这门艺术的经验。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