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曾获普利策文学奖,《赎罪》告诉你有些错,永远不能犯。
上映于2007年的电影《赎罪》,讲述了一对在身份上有着云泥之别的恋人,仅仅因为一个13三岁少女的误会与嫉妒,被拆散,被迫分离的故事。
1.所谓爱情的悲剧带来的美
席勒曾这样描述美的产生:“在两种对立冲突的相互作用和这两种对立原则的结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美的产生。”在电影《赎罪》中,对立着的是两个相爱之人犹如云泥之别般身份,冲突着的是妹妹与姐姐的对“爱人”的理解偏差。妹妹对管家儿子罗比产生的爱慕之情是单纯又朦胧的,同样也是在那样单薄的年纪所不能承受的,她甚至连这份“爱意”何时产生的都无法说清,但是明明白白地感觉到他的疏离,于是由爱而生的恨占据了她稚嫩的心,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姐姐的爱,炽烈而包容,坚韧而强大,她在罗比被诬陷后坚定地同他站在一处。姐妹两人形成的鲜明对比也为电影情节增添了张力与戏剧性。最后,两个相爱的人没能走到一起,谱写了一首凄美绝伦的悲剧之歌,不能不让人惋惜。这样一个熟悉的设定不论是在电影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曾被演绎过无数遍,而它赖以存续之生命力全在于悲剧产生的魅力,之所以能够被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让真实地让人感受到痛,这种痛又给人记忆,让人难以忘怀。在悲剧里,最能给人以直达灵魂深处震慑的是天灾,因为在面对自然之灾祸时,我们束手无策渺小且无能为力;而悲剧之中最能给人以心灵深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祸,大部分的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留在人们心里的保质期很短,那种“大团圆”一般的故事千篇一律,而凄美多舛的爱情之悲剧却各有各的演绎,让人记忆犹新。
2.所谓恶之花
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梦幻般的1935年夏天,一个英国小康家庭的13岁的少女毕欧尼·塔利,她有一个姐姐(塞西莉亚),虽然嘴上说着讨厌管家的儿子罗比,心里却热切地爱着他。某一天,妹妹发现了罗比·特纳和她姐姐塞西利亚之间的暧昧关系,而且偷看了他给姐姐写了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情书。妹妹凭借少女丰富的想象力,把罗比想象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当她的表姐罗拉被强奸,妹妹便认为是罗比做的,并指认了他。于是,不顾姐姐塞西莉亚的抗议,罗比被送进监狱。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他在法国加入到战争中,在那里,混乱的敦克尔克大撤退时,他成了俘虏了,姐姐也在战争避难中死去,两个相爱的人就这样因为一个误会分别,到死都没能相见。
佛曰:“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哭,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所谓爱别离,最让人意难平,因为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命像是一段经过了一站又一站的旅程,有人选择上有人选择下,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只能陪我们一段路,所以我们选择了相爱,选择了一个人一起去欣赏这旅途中所有的林涧深山,晴天雾好。
3.绝美的镜头刻画所有关于“爱”的美好
导演运用过于精致的手法来讲述整个故事,电影的前半部分,那个夏天的浪漫与激情徐徐铺展开来,一袭绿色长裙在黑夜里勾勒出精美的轮廓,一身笔挺西装在烛火后留下爱人的英姿,镜头从喧闹的人群切换到只有两人灯光昏暗的书房,所有关于爱的情节都被刻画的那么恰到好处。罗比与塞西莉亚的爱情如夏天一般炙热的发生,却又如那声声蝉鸣一般急促又短暂。极尽梦幻的镜头既为这样一个故事开了一个好头也同样埋下了隐隐的不安与动荡。好像只有夏天,只有那个炎热的夏天才能成为背景来烘托这一份爱。这也正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那句:“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最后年老色衰的妹妹独白,为这个悲剧的故事画上了结尾她说:“我在书里给了他们最好的结局。”虽然,妹妹这一生都在忏悔,甚至将创作的热情与生命力完全燃烧在故事里,情节中,然而,不可回避的,她应当为她曾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因而,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首尾相应贯穿始终的有关妹妹忏悔的镜头不免让人觉得过于矫情,不能接受。《赎罪》以此点题,作为看客的我们都明白,有些错,不是说了“对不起”就能弥补得了的,所有的情节跌宕不过是人为的曲折最让人觉得惋惜。
在这部电影里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那最后五分钟的长镜头,海浪袭来,相爱的人在沙滩上停留,停驻下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也许在那个妹妹幻想出来的如同童话故事一般的的结尾里,有情人能长相厮守。那个只属于两个相爱的人的长镜头多少能给各位观众些许安慰,但最让人惋惜的不是我们本可以在一起,而是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一起却依旧不能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