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坐拥南国小岛的经典风情,天总是蓝的,阳光总是很强烈,绿色植物见缝插针地生长,海风常吹拂你的脸,厦门是被大海包围的绿岛,咖啡馆 文创店 骑楼下的商铺书店和生活,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情怀 慢生活的哲学,和有着玫瑰色的浪漫。
假如你有无人机,放飞它。从高空俯瞰厦门,城在海上 海在城上,跟随你的镜头,四面环海的厦门岛 海水蔚蓝 阳光明媚,在犹若繁星的文创和文艺交汇中,在日光岩伴着海风的涛声中,在琳琅满目的海鲜市井烟火中 飞过,过了厦门大学 沿着环岛路,来到白城海滩,在海滩的正东面有从空中很好的看出一座凸出的小山,小山叫胡里山,炮台建在胡里山上,这里曾是守卫厦门的前沿阵地。
不论你的旅游计划是在厦门几天,都要留一下午的时间来到这里,这里是当年扼守厦门门户得炮台中仅存的一处,炮台始建于光绪年间,为了守卫厦门,清政府在厦门港设置了包括胡里山炮台在内的八个炮台,其中这里的位置最佳,东可支援白石炮台,西与曾厝垵炮台形成夹击,南与对岸的屿仔尾炮台相对,北可支援陆军军营。
现在的景区内多种火炮中,克虏伯大炮最出名。还是那架无人机,在厦门的繁华和历史中国飞过 来到这里,从空中继续俯瞰,胡里山炮台是一个半地堡半城垣式结构的海岸防御工事,前面的炮台高 后面的营房低, 在东西的两个炮位之间,还有一个长长的暗道连接,暗道又和士兵营连接,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克虏伯大炮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大炮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是闽浙总督奉旨考察了38座兵工厂,最后选择购买了德国公司的克虏伯大炮,当初花30万银子(数目网上写多少的都有),今天我们参观的当中的一尊,可以近距离参观克虏伯大炮构造和装弹操作的过程。
这尊沉默百年的火炮,也见证着清政府海防屈辱的历史,也是今天的爱国者教育基地,在洋务运动之后,清朝的军队的军事装备已经和西方可以抗争,这个时候清朝的军队还打败仗,就是因为清朝腐朽落后的统治,军事装备是影响战争的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当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清王朝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做着自欺欺人白日梦想
抗日战争期,克虏伯大炮一声怒吼,仅一发炮弹,即将载有大量日军的巡洋舰"若竹"号击沉,船上日军士兵被全部歼灭。日军惊慌之下连忙撤退,厦门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时克虏伯大炮服役已经达67年之久,可见它的质量之好,我们不知道是哪尊大炮击沉了日本巡洋舰。战后两尊大炮的命运大不相同,一尊在1958大炼钢运动中被溶化,被抢救下来的这尊被称为”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19世纪海炮“,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了解炮台历史和巡洋舰"若竹"号被击沉始末,景区内有展厅可以参观,也有定时的清兵表演,除了历史教育和炮台本身,这里也是观海和瞭望厦门的最佳地点之一,也建议你下午来,交通很便利因为山下就是公交停车场多路公交直达,如今当年扼守厦门的八座炮台,只剩下这里一处,比邻的白石炮台现在是海鲜大排档,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找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有过一半繁华和一半沧桑,温和阳光和海防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