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很多人吐槽说自己是“加班狗”、“程序猿”…他们说:
“如果我能像xx一样闲就好了!”
可是单纯的“闲”未必是最好的状态。为什么?——看下面的三种不同的“闲”,你就明白了。它们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1,无事闲
年轻的时候我也颇为自己的清闲而洋洋得意。等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很多年过去了我工资一点没涨,能力没有任何变化,我才知道:也许不是你闲,而是你没用。
你在公司是多么没地位,多不让人放心,才会什么事情都轮不到你?
当然现在终于越来越忙了,心里踏实许多,哈哈。
公司有一个年轻女同事A,每天一个小时复制网上的新闻发公众号,然后用大部分时间打王者荣耀、刷微博、看《跑男》…有一天老板召集开会她不在列,特别开心的和我说,我不用去耶。我心里却在想:
姑娘,快点让自己忙起来啊,要不然,你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所以“清闲”是不成熟的表现——没事你可以找事啊。只有懒惰的人才会没事做,而且他会越来越没有市场竞争力,最后成为焦虑的loser。
2,忙里偷闲
我读了很多企业家的专访、传记,他们大多是“事业导向”型。毕竟要为公司、为团队负责,所以“忙得脚不沾地”是他们的常态。很显然,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理想,勤奋必须成为基础条件。
告别了年轻时的浮躁和懒惰,如今我也感觉“忙”才是最好的状态。它让人成长、让人自信、让人没有时间多愁善顾影自怜。我身边两个好朋友的例子也证明了——忙了,就一定有收获:
2015年,好友A说他周末打游戏,上班经常没事做,问我有什么东西打发时间。我说你看书学习啊!他说书买了,可是几个月了还没翻过。第二年情况不同了,他经常在微信里向我抱怨说又在加班熬夜,又在出差,又在做某某项目…但年底聚会,他告诉我收入翻了一番。而且前两天去了台湾旅游,那嘚瑟的劲儿全露在朋友圈的照片里了!
2015年,好友B在政府单位当公务员,只需要坐半天办公室,还不用打卡。最费时间的工作是把往年的红头文件年份从2014改为2015,然后重新打印出来。他说,我不能再待在这里了,整个人都要废掉了!2016年他和母亲大吵一架,拒绝再当公务员,去培训机构当了讲师,每个月20天都在全国各地飞,上课讲到嗓子哑。但到年底几万元债务全部还清,还小有盈余。今天他微信上说:又要飞山东…六天六晚的课,四千块。
道理很明显:啥事儿都没做成还整天闲得要命,即使去玩儿,心里也不踏实!只有“忙里偷闲”,回想忙碌出来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这时才能加倍享受“赋闲”的惬意和满足。
3,有钱又有闲
大学时代读到天涯论坛“管理前线”版块的“雕爷”大作,名字好像叫《从零到一千万》,惊为天人。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雕爷就是“阿芙”的创始人。
拿着“雕爷”这个名字在天涯上嬉笑怒骂,却不知不觉把商业的本质说得深入浅出,让很多人奉为圭臬。但是他最触动我的是这么一句话:
“我的人生理想很简单:有钱的没有我闲,比我闲的没有我有钱!”
他的这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我的“座右铭”。不过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可能要先“有钱”,才能心安理得的“闲”。而且大多数财务自由的人真的是“无所事事”的状态吗?NO!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兴趣啊!
比如雕爷。通过“阿芙”获得财务自由之后,他“闲着没事”就写文章玩,做“雕爷牛腩”玩,有一天他请了一批美容师到公司给员工,发现所有同事惊喜莫名,于是他又玩出了估值十几亿的上门美甲美容的“河狸家”APP。
又比如李笑来。通过出书财务自由之后,他开出国留学咨询公司,自学编程,建网站,创业,玩比特币,玩知识变现,玩微课平台《一块听听》…他每天都很闲,好像不务正业,想玩啥玩啥——但是他玩出了太多的精神财富,玩出了高度!
你看,哪怕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哟!等你财务自由了,这些东西会成为你生命中最精彩、最有趣、最“停不下来”的事情…
最后,
总结:不排除有的朋友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以此轻松获得财富自由,但是放眼望去,这种“上帝宠儿”还是很少的。我知道的有一个:读书群里的“九宝”,开几家人文旅馆,做投资,无事坐禅,读书…不过这样的人生,是我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所以我决定让自己更加忙起来——积累足够多,实力足够强,才能成为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人啊!
文/刘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