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曾国藩传》,一位能够在近代史上以一颗闪闪的明星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发光,并且被后人多次提及,在当时环境下能够做到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因为它的存在,让清朝的灭亡延续了几十年;因为他的存在,让后人争相效仿。因为它的存在,一批又一批汉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如此伟人,是我读清史不可跨越的一位伟人。也是每个晚辈都想了解这个伟人的辉煌历程。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成就其伟业的助手,那就是在当时大杀四方,名镇海内外的“湘军”。
“湘军”之所以成立,无怪乎清朝正式军队已不堪一击,而背景发生在中英战争之后,西方文化渗透下,西南边陲之地,拜上帝教一时兴起,被压迫的民众不堪政府的欺凌,掀起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大旗。由于清朝正规部队“八旗兵”以及“绿林兵”常年不经战事,由于清朝本身制度上是底薪制,造成政治上的腐败延续到了军队里,军队此时的战斗力已经远远不如清兵入关时,遇到玩命的太平军,大多都是应付了事,保命要紧,清王朝仰仗的军队已无力招架太平军的冲击。当时最高统治者面临内忧外患,其中的一项无意之举,让在籍的官员协助操练乡团,而曾国藩因为母病在家守孝,竟然最终培育出一支足以抗衡几十万大军的乡勇,明显有自己特色标签的军队,实乃牛人也。
湘军可以说是有明显曾氏标签的一支军队,自上而下服从个人而不是国家,也是近代军阀的雏形。因为湘军,曾国藩才有足够的底气能够在朝廷上有一席之地;因为湘军,太平军最终兵败金陵,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气运;因为湘军,中国军队不至于成为一番散沙,不至于那么不堪一击。湘军从将到兵都出自湖南,兵来自朴实的山民和村民,无现有军队之匪气;将多出自曾国藩幕府,文人骨子里有不怕死不服输的勇气,又有程朱理学武装头脑,比一介武夫在极端条件下更能坚持斗争到底,在战争中往往精神上的坚定会最终带来最后的胜利。
湘军之所以战斗力惊人,那是靠同行的衬托;曾国藩也深知旧氏军队的弊病;其一:制度上的缺陷,收入偏低,一兵多职,使得将士在战斗中,往往没有必死杀敌之心,侥幸投降之意。其二:兵与将互不熟悉,互不信任,往往兵不畏将而畏敌;将不畏敌而畏兵,而兄弟部队隔岸观火,败之而喜,胜之而嫉;其三:军无信仰,腐败之气盛行,人人都为获私利,无国家之观念。而湘军成立之初,以八旗兵问题来兴建,逐渐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武器先进的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
虽然清朝已腐败不堪,但还轮不到太平天国来推翻其统治,一位考试多次落地的考生,因为科举制度创办了中国式的上帝教,在运动过程中,许多中国古典文化毁于战火,其教众更是视儒教为不齿,烧孔庙,焚众书,拆庙宇,将中华文明差点毁于一旦。而湘军最终能够阻止此等暴行,可以说是笼络了一批知识分子,挽救中华文化于水火,从文化角度来看,还是有其积极一面,虽然后面湘军解散,也造成了社会上不稳定因素,但从大义上来看,还是有其积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