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前经验,我遇到的软件外包项目有一半以上属于需求方、供应方的信息匹配及在线交易的业务系统(我们称之为“撮合交易类”业务系统,比如:招聘平台、家电维修平台、灵活用工平台、众包平台、快递业务平台、付费问答平台、O2O平台、工单系统等等)。这类业务系统的相似点是都含有需求发布、内容审核、供需匹配、完成服务、线上支付等环节。由于企业客户大多数还处于业务探索阶段(加上受疫情影响),所以能够给出的预算也不多。
作为产品经理,我在提出低代码产品构想的初期,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包括后端工程师、前端工程师、市场人员)无法理解产品需求,甚至觉得没有可行性。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了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又给大家讲解了建筑行业的“装配式建筑”,然后提出软件开发行业的“低代码”,这三个名词其实都是将一件事的某个部分做了标准化,有了标准化的部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出个性化的业务,这很像是搭积木。至此,团队理解了低代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团队仍然对开发工作量感到恐惧,认为工作量太大,研发成本太高。然后,我又提出了“能标准化的部分做标准化,不能标准化的部分留出个性化接口”的理念,并且列出了产品功能点、画出了产品原型,继续跟团队探索可行性。经过一两个月的持续文档输出和沟通,我终于说服了团队。产品立项后,团队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研发,事实证明,工作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而是十分的简练。在此低代码的基础上做业务系统开发,不仅满足了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专业化要求,并且能够以较高的性价比快速交付项目。
下表为不同软件开发模式下,软件的价格、开发周期、满足客户个性化程度、专业化程度等维度的比较结果,由此表可以看出,基于低代码做开发的综合优势较为明显,个人认为应该是未来几年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