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七种秘密武器
5、霸王枪——论辩
既然公开课含有表演的成份,那么总得在课上展现一下每个人最拿手的“好戏”,或唱,或舞,或诵……从表面看来,我的那柄无敌的霸王枪是“论辩”。
非常快捷地抓住对方话中的要义与要害,用简洁清晰的语言给予快速反击,这是我在BBS上的“个性”,也是我在生活中的“长处”。平时,我在课堂上经常性地表演“双手互搏”,同时串演正反方,然后自己诘驳自己。在公开课上,岂能不露一手长期演练的必杀绝技?
6、孔雀翎——问题(文章解读)
我们也就可以使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武器:有深度的且角度新颖的文本解读。
论辩只是表面的形式,论辩下面潜伏着的“真问题”,才是课堂的灵魂。最终,决定公开课成败的,不是谁用了什么花招,而是谁把课文上得最有“意义”。决定课堂“意义”质量的两个因素是课堂对话的质量与文章解读的质量,而二者其实不过是钱币之正反面,且以对文章的独特解读为前提。
在所有的文本之后,都有一个牵涉人类经验的“根本主题”,抓住并厘清这个主题,你就能发现问题之所在、之所出。而教学最困难、最有争议的的恐怕就是发现一个根本性的新问题。一篇课文只会有一个根本问题。一堂课只能有一个根本问题。其他的不是问题,而仅仅是走向这个问题或者带着这个问题走向未知深处的途径。
上《斑羚飞渡》,它不可能是人应该保护动物,猎人不应该冷漠地在旁边看着斑羚赴死。因为作者并没有意识到,他写的不是斑羚,斑羚并不具备这样的本领与本能,他让它们赴死,只是把人的道德观和生命观,投射到了其他动物的身上……因此,它的根本问题就是:面对灾难,谁应该赴死?
7、虎头拳——应变,无招之招
我不知道拳头该不该算成一种武器。但一到台上,你就会发现,原先的打造武器都不过是一种准备,而且别人也一样握着锋利的武器。
你还将发现,各种武器之间也并没有高下之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双手”;在许多时候,原先精心策划的所有招术,购置的新颖武器都会因为情况突变而无法伸展它理想状态下的功能,这时候,克敌制胜的只能是你的应变——就像是赤手相搏中,决定胜负的是谁的拳头更硬、更有力。
而且,随着课程理念的逐渐普及,课堂由表演走向对话,由预设走向生成,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时候,一个教师的人文视野、阅读积淀和应变能力,将越来越成为决定公开课中成败的重要因素。比招式,终将让位于比拼内力;比设计精巧,终将让位于比课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