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左左日更的第204天
用语写记录心声 在平凡中寻找力量
小确幸
今天没有任何事,安安静静在家里读书、写作。
昨晚洗漱后,我靠在床边看张德芬的书《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在看的过程中,糖糖小朋友也洗完了澡,跑到屋子里,看到我在看书,就说,妈妈,你给我读书吧。
我说好啊,他立刻关掉了听教机,躺在我旁边,盖上被子,枕在枕头旁,安安静静听我读书。
刚好昨天读的内容是关于父母怎样跟孩子更好的相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里面讲到了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很喜欢体操,每次练习时都很努力,后来她参加了一场体操比赛,尽了自己全力去做,做到了当下最好的表现,但因为其他人比她更努力,而且练得更久,最终没有得到奖牌。
这时,他的父母应该怎样跟孩子沟通呢?
读到这里我问糖糖,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怎样跟她说?
糖糖说,我会告诉她没有关系,你有能力,这次拿不到奖牌,再接再厉,下次肯定会拿到奖牌。
我在心里为孩子点赞,这个回答太好了。
不过当我看到书里的答案,大吃一惊,书里说,糖糖给出的这种鼓励方式是最糟糕的。
为什么?
当你的孩子失败了或者没有得到好结果,你跟他说,“你有能力,下次只要努力就可以胜出”,只会让他高估自己的能力,无法看到真实的情况,很容易让他一生都在跟期望去较劲、去奋斗。
而正确的回应方式是先告诉孩子,父母理解他的感受,知道他抱了很大的期待,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又做出了最佳表现,没有得奖很失望。
先和孩子共情,再告诉他事实是什么样子。
事实是尽管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还没有达到得奖的能力,而其他人训练的时间比你长,可能比你更加努力,所以能力不足,就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最后一部分要告诉孩子,如果这是你喜欢的事情,那就继续努力,尽力去做,享受做事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逐结果。
当孩子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才能知道该怎样继续去做。
从糖糖的回答里可以看到,我们作为家人,对孩子有这种教育,所以孩子才会说出这样的答案。
想起前段时间糖糖每次上书法课前,都在家里哭诉他的压力很大,我当时只感觉为什么他这么玻璃心,尤其想到很多时候他都害怕失败,不敢参加各种活动,哪怕是在手机上玩游戏,都很害怕失败。
以前归结于他自己的玻璃心,现在我明白了,因为我们带给他的教育就是这样,他看不到真实的情况,只知道失败会让家人失望,无法接纳自己真实的能力。
父母本身就带有功利心,过于看重结果,孩子当然无法好好享受做事的过程。
通过共读这本书我懂了,教育孩子不是告诉他你有能力,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而是应该鼓励他,尽自己的全力去做,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完后“尽人事,听天命”就好了,享受做事的过程。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通过他的回答,我看到了,因为我一直期待孩子每次都要做到很好,带给他很大压力,让他无法面对事实,享受努力的过程,才会那么玻璃心,害怕失败。
感谢读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继续读书,不断提升认知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环境,和孩子共同成长。
今日读书笔记
倾听内心的声音,看到内在的自己
2/10
”突破自我限定需要倾听潜意识的声音,寻找自我限定,然后有意识地改变它、突破它。“
——《因为我是女性》侯玉珍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自己,那年的我店铺面临着亏损倒闭,亲密关系一直处在剑拔弩张的位置,我时常感觉很无力,进入到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认为自己很失败、很糟糕。
这时我遇到了语音写作,它给了我一个可以自由自在倾诉的地方,没有任何限制,任凭自己的嘴巴持续不断去说,慢慢看到内心的自己。
在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厚厚的堡垒,里面的一个角落里,蹲着一个瘦弱孤单的小女孩,她蜷缩着身踢,紧紧抱着双腿,头深深低埋,身子不住地颤抖。
这个堡垒就是我给自己的限定,我用堡垒把自己禁锢了起来,跟外界失去联系,才会出现各种问题。当我慢慢在语音写作里看到了这些限定,我开始有意识的想要去改变它、突破它。
我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不想打开限定,不想去改变,而是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这个限定。
看到是改变的开始。
想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看到潜意识,找到自我限定,再慢慢开始改变。
作者左左
2019年开启语写和时间记录,成为极致践行者。
今天是连续语写第667天,已完成语写2246万字;持续增强内核,更好地成为自己。
持续记录时间647天,找到精力能量曲线,稳定持续成长。
我的每篇日更都是用语写完成,一起爱上写作,遇见内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