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有地位、贫富、所处环境好坏的差别。生得逢时、生得逢地的人,能更轻易的获得顺遂的一生。而一个生不逢时、生不逢地的人的一生,则会历经很多的坎坷,劫难。同样,一个民族亦是如此。
1、乌桓的由来
公元前300年前后,是一个群雄逐鹿,战争频发的年代,中华大地及周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国家、部落。其中以中原地区的战国七雄以及北方的匈奴、东胡、义渠,西边的月氏、氐人、古羌人,南方的西瓯、闽越等为主。
而我们今天所要说到的乌桓,他们的祖先便是当时处于中原燕国以北,匈奴以东的东胡。
东胡人不仅膂(lǚ)力过人,而且一年四季追风逐电,一与温文尔雅且徒步行进的中原人交手,就优势尽显、势如破竹。
东胡在辽河上游迅速崛起。如同自己的草原邻居匈奴一样,他们常常越过边界到燕国抢劫。小规模的抢劫逐渐演化成战争,吃亏的往往是徒步作战、行动笨拙的燕人。
公元前312年,燕昭王上台,他深知不能和东胡人正面对抗,所以采取了明讲和、暗备战的策略。先派大将秦开去东胡做人质,暗中摸清楚东胡的老底,然后在国内大力招贤纳士,厉兵秣马。
约公元前300年,秦开偷偷逃回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将军,率兵突袭东胡,一举将其打得狼奔豕突、满地找牙,迫使东胡向北溃退千里。
击溃东胡后,燕国在北方修建了燕长城。
可是被击退后,失败的痛苦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放眼四望,发现自己东邻挹娄、夫余(fū yū)、高句丽,西连匈奴,南接幽州,处在一个最为适宜人类生活的地方。
于是他们在此地驻足下来,重新恢复了元气,还时常骚扰西边的匈奴诸部,甚至向匈奴要土地、要女人。
不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都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在取得有一点实力、或取得一点成就时就得意忘形、夜郎自大。
所以自然的,好景不长。公元前206年,匈奴在历史上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偷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正在搂着冒顿的阏氏饮酒作乐的东胡大人做了俘虏。
万般无奈之下,残余的东胡人分两路退走,退居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带,辽代称“黑山”,今罕山)的一支称“乌桓”;退居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北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一带)的一支称“鲜卑”。
从此,中国的北方就出现了这个民族——乌桓。然而在那个征伐不断的年代,在那个偏于一隅的狭小地域里,这个民族注定命运多舛。
2、夹缝中求生存
乌桓一开始就处于两股强大的势力(西、北方向的匈奴以及南方的汉朝)之间,所以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匈奴和汉朝一直都是死对头,虽然曾通过和亲、休战有过一些风平浪静的岁月,但这些都只是在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征战和侵略,直到有一方或被消灭或被融合而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乌桓不得已一直在两股强大的势力之间游弋和周旋,时而依附汉朝,时而倒向匈奴。
由于最开始汉朝和匈奴之间势均力敌,乌桓还能在这种平衡下勉强度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衡终究是会被打破的。
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西汉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臣属汉朝,被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并始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护乌桓各部不得与匈奴通。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乌桓归附汉朝后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他们对外抗击入侵,对内帮助平叛,以至有数百名乌桓骑兵成为汉朝皇宫的警卫。
乌桓过多地被用作军人,也播下了叛乱的种子。汉灵帝刘宏中平四年(187),幽州的乌桓首领与汉朝地方官员张纯、张举结成军事联盟,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叛乱。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病死,儿子楼班年纪尚小,侄子蹋顿继位,统领上谷部落酋长难楼、辽东部落酋长苏仆延、右北平部落酋长乌延等三郡乌桓。
3、曹操征乌桓
东汉末年,中原群雄并起,刀光四溅。乌桓人坐山观虎斗也就罢了,可是他们偏偏不甘寂寞地插手中原内乱。抽手也就罢了,毕竟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没有理由让他们一直闲着。可是偏偏他们又站错了队,一直与不中用的袁绍交好。在他们的帮助下,占领了幽州的袁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乌桓3个首领为单于,并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了蹋顿。
官渡之战中,乌桓也是站在袁绍这一边,并且还曾经借兵与袁绍。
袁绍死后,整个袁家势力分成了三部分,互相攻伐。结果,让曹操渔翁得利。在一顿厮杀之后,袁家最后的残余势力逃到了乌桓,寻求他们作为保护伞。曹操深知斩草须除根,下令自己的军队进发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先在今河北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把滹沱河、沙河、句河、潞河连接起来,保证了粮草运输畅通无阻,然后弃大道,走山涧,经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白檀(今河北承德西南),于8月直插乌桓统治中心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兵贵神速,乌桓还没来得及准备,曹操大军就已经进入乌桓领地了,这一战役,乌桓大败,20万军队尽数被俘。
随后,曹操把三郡乌桓万余落投降者及乌桓校尉阎柔所统辖的幽、冀州乌桓万余落迁移到内地。
这次战役以后,乌桓再也没有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天长日久,这些乌桓人渐渐被汉人同化,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