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土葬是我们乡下的主要下葬方式。
从小到大,我也不记得经历过多少次丧葬仪式了。最深刻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儿时的探索阶段,满心满眼的好奇新鲜,到如今只剩唏嘘和哀叹。
列出几个我发现的几个重大变化:
【1】以前不论天气多热都是用木棺材,只是家人会想办法在棺材里外放冰块,并在周围点香去味。而如今,冰棺成了标配,一般是租用,我听说出殡之日,再又把死者从冰棺抬出,转移到木棺材里。
不知道那些抬尸体的人心里会不会瘆得慌,我想想都害怕。
【2】以前办丧事,道士搭配传统的中乐器为主,记得一开始起道长,基本都是要唱到半夜12点以后的。道士一边舞着拂尘,一边念念有词,有时还会大声喊几句话,我听不懂,但感觉很神秘;中乐器里的敲锣打鼓,人手众多,大多是中年人担当,奏出的总是来来回回那几个调,但就是很耐听,深入人心……他们是我脑海里丧葬文化不可缺的标配。只是有的富人家图洋气,会在出殡前一天叫过来西乐队,热闹个一天半。
而如今,西乐队成了主力,简单到让我怀疑它已经没了中国传统丧葬的灵魂和神韵。
道士基本现在很难见到,好像2010年后就再没见到过了。估计也没人继承了,据说学道士很多规矩和路数,一般年轻人不愿学,也难出师。
【3】以前谁家办丧事,必会请一个专门放冲的(人工给炮筒填充火药),手持炮筒对着天空放,那响声震慑一片天,我也很是怕。记得小时候,都是一些身体有些残疾的中老年人担任,我还依稀记得以前大人会那这种人吓小孩,脑海里还记得有个叫“大兵”的小儿麻痹症患者。
而如今,已经不兴放冲,有也是电子的。那些曾经在我眼里又敬佩又畏惧的放冲人,早已不见踪影。
【4】以前有专门写挽联的,各项文字书写都是请先生毛笔墨水白纸专门操办的,我的爷爷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毛笔字在当地算是出名的。
如今,很少见到要用毛笔字写的,也没见到专门有写毛笔字的桌台,自然见不到那些先生了。我很怀念。
…以前,哪家办丧事,整个村子都会跟着热闹起来,可谓是实实在在的“白喜事”。
长达5天的丧期,几乎每个白天和夜晚都有节目,全村男女老少都会陪着到很晚,就连我们小孩子也莫名其妙参与其中,偶尔害怕也会被老人家说,怕什么。
到了出殡那天,更是全村老少跟着队伍浩浩荡荡的走,直到看完下葬才依依不舍回去。
……还有很多。
有时候,我分不清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倒退,我很想念小时候那些浓厚的乡俗风采。
希望5-10年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复兴,传承,愿我的孩子能体会到纯正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