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之忧,始于长安
——解读杜甫诗歌《月夜》《春望》
长安区第九中学 卢小林
古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十三朝在此定都。唐代长安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之向往的地方。无数爱国诗人往往将个人得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今天我以拙劣的笔法与大家分享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和《春望》,感受杜甫的“家国之忧,始于长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进攻潼关,很快长安城沦陷,杜甫带着妻子儿女逃到鄜州,寄居羌村。同年七月,唐玄宗退位,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即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安置好家人之后,一路向北追赶肃宗,打算为朝廷平叛效力,然而途中被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的长安城。因为杜甫官卑位小,没有引起安禄山的重视,得以苟活。《月夜》和《春望》是这一时期杜甫的杰出代表作,千古传诵。
《月夜》与《春望》两首诗,共同之处很多。两首诗均是在长安城沦陷后,诗人被押回长安之后所写,诗人望月思家,感时伤国,抒发了内心的家国之忧。
《月夜》这首诗,从题目看诗人望长安月,但他没有写自己望月,而是从妻子的角度来写,变化了视角,“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实际看到的是长安月,笔下写出的是鄜州月,而鄜州月正是诗人心中看到的月,也是对妻子的思念。“只独看”,想着妻子只能独自观赏,而他不能像从前一样陪在妻子身旁一起看鄜州月。杜甫在长安时,有长达十年的之久,一家人共居长安城,那么,此时此刻诗人更想与妻子一起观赏长安月,与家人相聚。诗人在遥远的长安城看着那轮明月,想着鄜州的儿女们未必懂得遥远的父亲的牵挂,也未必懂得鄜州母亲对父亲那份思念。儿女还小,却要饱受战乱的牵连,到处逃难,衣无着落,食不果腹。“忆长安”,表面写妻子忆长安,忆的是长安的人,长安的事,长安城温馨的家;实则是杜甫的忆,忆的是鄜州的妻,怜的是未成年的儿女,有没有让妻子太劳累,有没有吃不饱,穿不暖。曾经困居长安的日子,已经够艰难,如今客居鄜州该如何是好啊?一个“忆”字,内蕴丰富,情感深挚。
诗人紧承颔联“忆长安”,继续想象,妻子独自一人在鄜州赏月的情景,笔法细腻,展现一幅月夜思君图。妻子独自一人,望月思君,雾湿云鬟,月寒玉臂。诗人在这里用“香”来修饰“雾”,用“清辉”代指“月光”,似乎在悲苦之中增添了一抹柔情,更能激起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能看出彼此的担心与焦虑。兵荒马乱,家书难抵,只能对月怀人,形容消瘦。
结尾写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诗人在困境之中对未来生活的祈盼,也是对过去的回忆,互依帷窗下,月光照泪干。
我们读到这里似乎感受到杜甫所抒之情,不过儿女情长。然后他的愁,他的忧是与时代相契,无数个家庭和杜甫的家一样,妻离子散,甚至更多的是生离死别。杜甫之忧,先忧国而后忧家,先悲人而后悲己。同一时期的《春望》就是最好的例证。
《春望》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草木深深,给人一种苍凉破败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壮。杜甫就像手持摄像机的摄影师,开篇先展示了一幅山河破碎的全景图,激起内心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被迫留在长安,心却追随朝廷渴望驱除叛军。诗人在这时想的更多的是国家安危。感慨花儿流泪,鸟儿惊心,颔联两句“感时光溅泪,恨别鸟惊心”,又是诗人的一次特写,花、鸟这些细微之物已经赋予了人的伤感之情,是诗人细望所感,再次体现了诗人笔法之细腻,情感之真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持续焦灼,亲人音迅全无,一封家抵得上万两黄金,虽是夸张,然足见其珍贵。诗人在这时由忧国转向思家,如果说《月夜》中所抒国愁较为含蓄,那么《春望》所抒国愁就显而易见了;如果说《月夜》中句句在抒发思亲之情,那么《春望》中所抒思亲之情则点到为止。
诗人在忧国思家之中,最后想到自己,悲从中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更短”字,体现了诗人经常性的习惯挠头动作,诗人想着安史战乱之火频烧,家中妻儿音信全无,远方肃宗连连溃逃,战争何日才能停止,越想头发越白,越搔头发越少,可见,愁之深。国愁家愁俱未少,悲国悲己几回春。
《春望》在春天中凝望那个破败的长安城;《月夜》在月夜中回想长安城那个破败的而温馨的家。两首诗都有“望”的角度,都能看出诗人在痛苦艰难中闪现出来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亲人团聚,战火停止,百姓安居,一定是他最想看到的了!
杜甫的家国之忧,无论是在长安,还是离开长安,他的心永远驻守在这里,这里有着他一生都未放弃的理想,这里有着他无数的神交挚友,这里有着唐诗的魂。如果唐诗里没有了长安,就像人失掉了前行的方向。如果唐诗里没有了长安,就像人失掉了前行的方向。如果唐诗里缺了杜甫,就像人失掉了灵魂。杜甫永远警醒世人去关注人民,不忘初心!
长安!长安!你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你永远是夜空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