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礼崩乐坏话东周(下)
人类的车轮是不断地向前滚转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扩大,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趋于理性。周礼深入人心也已二三百年了,虽然社会混乱,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恪守周礼的,甚至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吴师攻楚,攻陷楚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芈出逃,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强盗攻击,惊险万分。危难之中,有个叫钟建的臣子背着季芈狂奔脱险。
郢都被攻陷后,楚国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兵,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哀公,同意出兵帮助楚昭王复国。复国后,楚昭王要替妹妹季芈找丈夫,季芈谢绝。她说:“做女人的原则就是要远离男人,钟建已经背过我了。”楚昭王会意,就把她嫁给了钟建,还顺道封了钟建一个“乐尹”的官。
在逃难的路上被一个男人背过了,就一定要嫁给他。看来,季芈依然恪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周礼。 既然有人坚持“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那么“烈女不嫁二夫”的信条也同样为一些女性所认可。
鲁庄公十四年(公元前480年),有一天,蔡哀侯在楚文王面前赞美息国国君的夫人息妫,那是相当的漂亮。楚文王听着心弛向往,就带着食物到息国去款待息侯,趁机灭了息国,然后将息夫人据为己有。息夫人无奈,又跟楚文王生了堵敖和后来的楚成王,但她一直不主动说话。楚文王感到奇怪,就问什么原因。她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意思是:我一个女人侍奉了两个丈夫,即使不能去死,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呀。
如果说季芈和息夫人的观念保守,那还有比她们更保守的。
宋共姬原是鲁宣公的女儿,她嫁给宋共公不久,宋共公就死了,她一直为宋共公守节,坚决不改嫁。这还不算,一天夜晚,宋国宫殿发生了火灾,别人都逃难了,可宋共姬闭门不出,为的是守礼仪。当时有一种礼教,“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也就是贵族妇女若没有保姆的陪同,是不可以一个人在夜里外出的。宋共姬恪守礼教的结果,是被烧死在宫里。
宋共姬的做法在今天的人看们来,是“愚不可及”的。但在当时,各国诸侯相聚于卫国澶渊,共同为共姬志哀,褒奖她“越义求生,不如守义而死”。
当然,也有事例展示春秋时两性关系人性化的一面:当追求者众多时,女子可自由选择。
郑国徐吾犯的妹妹长得很漂亮,公孙楚已经聘为妻,可另一个叫公孙黑的也叫人去强下聘礼,与公孙楚争妻。公孙楚和公孙黑都是郑国宗室,都很有势力,徐吾犯谁也不敢得罪,就将此事报告给了郑国的执政官子产,请子产裁断。子产回答:“让你妹妹自己选,她想嫁给哪个就嫁哪个。”公孙楚和公孙黑也同意。于是,两人就开始公开PK:公孙黑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进门,陈列了聘礼就出去了;公孙楚则“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徐吾犯的妹妹看了这两人的表现后说:“公孙黑漂亮是漂亮,然而公孙楚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最终,她选择嫁给了公孙楚。
在那个变革时代,男女对两性伦理看得都比较淡薄。只要能满足需要,并没有太多思想和礼教束缚。
《左传》中记载:鲁国泉丘有一女子,梦见用她的帷幕覆盖了孟孙氏的祖庙,于是就和女伙伴一起去主动追求孟僖子。她们两人都嫁给了孟僖子,一男二女还在泉丘之社盟誓说:“有子无相弃也!”这位泉丘女子就是孟懿子的母亲。还有,鲁国大夫叔孙豹路过庚宗(今山东泗水),在一个女子家吃了一顿饭,住了一夜,跟这个女子有了“一夜情”。多年后,那女子突然领着儿子找到了叔孙豹,说这个孩子就是那次“一夜情”的产物,现在要认爸爸。
这种事情放在今天会很难接受的,要么做亲子签定,要么想办法隐瞒,摆平。可当年叔孙豹很愉快地就接受了母子俩,而此时叔孙豹早已与齐国大族国氏的女儿结婚,有了两个儿子。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两性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乱象刺激了思想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开出了不同的救世药方,于是有了“百家争鸣”。
请看十四节 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