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遇生活美学
本书是前易到用车创始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首度复盘20年创业经历,坦陈创业得与失。20年创业经历的咀嚼与反思,从战略、品牌、竞争,到流量、领导力、团队管理等,多角度、多维度的重新认知,值得阅读吸收内化。
雷军在本书推荐序里对周航书中观点做了回应与补充:
1:对创业永怀敬畏之心。
2:空杯心态,放下过去所有经验和认知,从零开始全然忘我地学习。
3:创业者仅有创业的激情和毅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看到”努力做到“看穿”。
4:真正看好一个创业者,看好的是他的行动,认知和思考最好的体现是面向未来的行动。
5:年轻的创业公司需要时间来沉淀打磨,才能变得更加厚实强大!
6:最好的管理者是自我管理者。
7:真正的聪明是厚道。老子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8:当要专注怎么帮用户解决一个具体的痛点,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痛点。
9:除了勤奋之外,创业者还要在自己的事业中找到乐趣和激情。
10:保持初心,追随内心。
这两年创业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其实创业从不像这个词听上去的那么美好,就如同在风沙中穿过沙漠去寻找水源,只有在你从所有痛苦和挣扎中走出来之后,再回忆种种刻骨铭心的经历时,它才是美好的。即使成功,也无定式。
在这本书中,周航从战略、竞争、品牌、流量、钱、领导力、自我成长、团队、企业成长、低谷、瓶颈、未来...十二个维度对易道的创业经历进行了深度反思,给出了自己的感悟。
重新理解战略
战略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问题,但我们都知道,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战略往往是很难的。尤其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加快,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资本环境也瞬息万变……战略规划的难度被大幅提升了。
1:概念先行还是问题驱动: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解决真实存在的需求;
2:甄别需求的真伪:强烈,普遍和频繁的刚需才是真需求。
3:完美的宏大和简陋的快捷:一个战略如果难以执行,就不是一个战略,可能仅仅是一个完美的愿景,战略的价值是要把一个愿景变成当期可执行的任务,是当期总体行动的指导。
4:战略的维度:或略小数点以后的努力;学会做减法;警惕平面拼图型战略。
5:战略思考要摆脱战斗模式:关注最本质的需求,尽可能做升维的战略思考。
重新理解竞争
1:先行者姿态:创业者在思考竞争的时候,最典型的一个错误就是战略性地假设对手不行,别忘了你也是一个新手。看待竞争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先行者,更不要不屑于跟追随者竞争。
2:成功带来的认知局限:有时候成功的经验反而会带来一种局限,竞争是一门必须课,必须有直面竞争的心态。
3:竞争是生死问题:竞争问题是生死问题,利润多少是得失问题,在竞争面前不要算小账,在生死问题面洽,一时的得失都不是问题。
4:真正的竞争来自另一个维度:真正的竞争来自外部,互联网时代边界越来越模糊。
5:竞争是全方位的战争:竞争不只存在于业务本身,竞争其实是全方位的,包括资源竞争、人才竞争等。如果在竞争中用回避的心态去面对,只会让你越来越被动,因为资本、资源都是向头部聚拢。
6:竞争的核心问题:竞争肯定要回归本质,即明确你的业务本质是什么。要分清楚,你的业务是技术驱动、产品驱动、运营驱动还是资源驱动、品牌驱动。
重新理解品牌
建立品牌,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态度,也就是要做到真诚面对用户。
什么是真诚?第一点就是用足够真诚的态度,真正做到最好。你敢不敢坚持做那些看起来傻、表面吃亏的事情?这恰恰是一个公司、一家企业真不真诚的基本态度。
往往一个品牌,不管是话题还是一种感受,品牌本身都会老化、会疲倦,用户过一段时间就觉得你不再新鲜。
品牌之道不是把偶然的成功复制为套路,而是持续保持真诚;品牌提升的根本之道还是应该回到根本,即以用户价值。
重新理解流量
互联网离不开流量,而流量在中国互联网进程中大概经历了6种形态。
第一种是门户时代的展示广告,
第二种形态是PC(个人电脑)时代流量分发的中心,也就是搜索,因此,PC时代成就了百度。
第三种形态,即基于移动App分发的应用市场。
第四种形态是微信,它发展起来之后,流量的分发开始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如广点通、朋友圈信息流和微博信息流。
第五种是智能时代的feed流(一种呈现内容给用户并持续更新的方式)模式,最典型的是今日头条。
第六种是电商的生态流量,电商的生态流量是一个特殊形态,也是中国互联网比较独特的地方。
流量永远是稀缺的
中国互联网这20年的发展,流量总量得到极大增长,不论是用户数、日活数,还是在线时长,都增长了无数倍。但无论在哪个阶段,流量永远是稀缺的。对于商家来说,流量永远不够,总是需要更多的流量。
还有一个新的形势,原先传统的企业或者跟互联网不沾边的行业也在往互联网迁移。大家都希望流量越多越好,对流量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种情况下,流量总量在涨,需要流量的企业也越来越。我们刚刚讲到流量分发的巨头就那么多,所以更是僧多粥少。一旦稀缺就会越来越贵。根据经济学原理,稀缺的时候,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逼近于收益,所以很难赚到钱。
需求大,供给少,流量越来越贵,这是今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不能逃避。至今也没有一个讨巧的办法可以低成本地获取流量,比如找个营销高手,非常便宜地做流量,这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当然,流量成本肯定有优化空间,只是指望一招鲜地用营销、用讨巧的方法来节省流量,不可能解决问题。
但只要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去思考,就知道不存在这种事。如果认清了流量的现实问题,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也会很清晰,那就是在任何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如果需要购买流量,即便当下很贵,也一定要先买,付出的成本肯定会比后来者低,因为流量只会越来越贵。
产品本身决定了流量的关键问题
1,产品特征决定了流量的价值
2,产品需求的强弱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
3,产品核心功能决定了流量的二次分发
后流量时代
1,产品即流量。
2,从流量回到品牌。
3,从线上重回线下。
重新理解钱
融资是每一个公司的必修课,易到在融资期间犯了很多错误,现在回过头来,有四点需要反思。
1,究竟该什么时候融资——在别人看好你的时候尽量多融资。大部分的死亡都是因为没钱。没钱才会死,有钱都会死撑着。
2,究竟该融多少钱——不以估值论融资。可以融多少钱,不是由估值决定的,也就是说,估值低融到的钱不一定就少,估值高也不一定能多融点。真正决定融资规模的是你的核心业务需求。
3,究竟该怎么花钱——多融少花。 融钱的时候尽量多融点,具体花钱的时候不能瞎花。只要账上还有钱,你就不会“死”。
4,究竟该如何看待估值——不要被它操控。作为一个投资机构,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创业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当风险明显看多的时候,投资人都会有观望心态。估值没有多大意义,可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估值就像一个心魔,总是不由自主被它控制着。
总的来讲,我们常常把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误认为是一种博弈关系,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实际上,创业者与投资人更应该是朋友关系,有问题有矛盾,把问题和矛盾摊开,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寻找利益上的平衡点。
重新理解领导力
领导力首先是做自己 领导力有没有模型。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人,都要找到适合的、跟自己的特质相匹配的事情,这样领导力才有发挥的空间。不过不要担心,不管你是什么特质的人都可以获得领导力,因为人人都有领导力。在获得领导力的过程中,总结了三点:
1,勇敢地做自己。
2,去搭建你真正喜欢的团队,因为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
3,去做与你的特质和领导力相匹配的事情。
领导者的自我成长
最好的成长方式是从失败中学习,为什么需要学习失败?学习失败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失败,而是从失败中学习成长。首先你要学习面对失败,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接受它。作者很坦然地接受了失败,然后就想应该从这段失败的经历中学习什么。在学习中成长,然后再次出发,这就是学习失败的意义。归功于外,归因于己 。
1,学会示弱 :示弱后,不仅让更多新的知识进来,当你敞开心扉的时候,还会有更多人愿意帮助你。
2, 学会向别人求助:学会求助,也是很好的成长方法,“肌肉”练得更好、能力更强是一种成长,学会求助也是成长的一种表现。
3,避免怕输的心态:特别是中年人,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赢怕输,就是害怕失败、不敢去试。其实这会阻碍你的成长。
如何打造团队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除了找钱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人。事实上,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找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要有所区隔。
第一阶段,要做的是“长心”,即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搭建公司核心的文化与价值观;有了合伙人之后,就开始搭建初创团队,
第二阶段,要做的是“搭骨架”,即寻找对你和公司有信念的员工,确保公司有效运转;等到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招募“牛人”,
第三阶段,要做的是“长肉”,即进行团队迭代,让公司稳步发展。
一个公司的发展,除了战略和资金,最重要的就是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时代发展变化多快,都必须为企业做好长久打算,尤其在“人”的考虑上,之后再慢慢走。只有这样,你做的一切才会是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考虑,而不是短期效益。
重新理解企业成长
创业公司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很多复杂问题。这节重点总结了创业公司的成长速度、成长方式以及成长路径的规划。
1,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最小化启动:首先要做的是保证活下来。面对这种“三无”状态,解决办法就是把事情尽量做小、做少,而不是做大。
2,加速度比初速度更重要 :持续进步的力量太惊人了,哪怕起点再低,天天进步,用不了多久就能超过别人。不怕起点低,它的势能会越来越大,这就是加速度的力量。相比而言,初速度就没那么重要了。
3,重新理解基业长青:核心就是今天要不断地为迎接明天的挑战做准备,更多地着眼于未来。不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这种更积极的生存哲学,将更有利于你思考企业成长和未来走向的问题。
如何应对低谷
低谷时期常见的三种做法
第一,“冬眠论”,即企业裁员,减少投入。 为了资金安全,尽快实现收支平衡,宁愿把营收规模做得非常小,也要保持公司现金流为正,或者通过调控,让烧钱流血的速度大幅下降 。
第二,因为“伟大”,所以“很慢”。企业觉得自己的目标很伟大,就会想当然地以为早期走得慢是必然的。
第三,出现瓶颈以后,想凭借差异化的小众产品继续求存。出现瓶颈以后,尽管有盈利,但小众产品的市场过小,公司的成长空间会非常有限 。
低谷时期的三条建议
首先,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就忘记了提高公司价值的根本使命。
其次,不要自我“催眠”,不要觉得自己做的事太伟大,也不要觉得做的事太多太难,就可以“慢”。从容的“慢”是好事,但是必须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会增长得快一些。
最后,必须要有勇气选择最大的市场,而不是做一个所谓“小而美”的产品偏安一隅。市场很残酷,不会再有同样的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在互联网世界,你必须进攻,进攻,再进攻。
突破瓶颈
遇到瓶颈应该是一个必然状态。只是有的企业能突破瓶颈,每突破一个瓶颈,它就到达了一个新的量级。如果没突破,企业当然就会停滞,甚至就此衰亡。
1,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全盘否定过去 。
2,战略摸索期应如何调整 :你要踏入的是另外一条路,也就是战略的摸索期。所谓摸索就是你根本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3,找到创业的初心 :初心本质上也是信仰。你相不相信这件事情、愿不愿意为此付出足够的努力,这才是回到初心。
重新理解未来
科技行业的发展本身就很快,近几年还呈现出越来越快的态势。每年我们都不缺乏新的趋势,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热词,从移动互联网O2O,到后来的大数据、VR、AR(增强现实技术),再到现在的内容付费和人工智能。
看到和看穿 :现在媒体发达、资讯便捷,“看到”本身没什么价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既然你那么容易看到,那大多数人也能看到。核心的意义不是看到,是要看穿,也就是你对某一个新的趋势,是不是有足够深刻的思考和洞见。看穿决定了你到底该干什么以及该怎么干。你能看得有多透,将决定你能对这个行业本身的价值看得有多远,这时候你的格局和做事的力度将完全不一样。
找到独特的小切口 :越是大未来,越是大格局,越是大机会,参与的人也会越多,大家都想做。这意味着对手增多,竞争变大。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其实事情一开始不用怕小,但是一定从开始就要注入一种可以变大的、向外去演化的内在基因。
顺应时代的趋势 :当一个新的趋势来了以后不应该去抢占红利,而应该思考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为用户创造一种新的价值。如果这样思考问题,我想你会抓住趋势,真正地做出大事。
金句摘抄:
欲即天理,是更现实的人生观;(创业要符合人性)
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判断趋势,对未来要有预判)
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互联网思维已经是标配,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思维模式)
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关系型社会,关系对于2B的生意尤为重要,即便是2C的模式,渠道和融资也需要广结善缘)
专注,少就是多(定位要聚焦)
创业10条:1能洞察用户需求,对市场极其敏感;2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3.最好是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创业;(团队的重要性)4.一定要有技术过硬并能带队伍的技术带头人;5.低成本下的快速扩张能力;6.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加分;(草根创业越来越难乐)7.做最肥的市场;(赛道选择)8.选择最佳的时间点;9.专注、专注再专注;10.业务在小规模被验证(MVP模型)
创业者是伟大的,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个人事业的成与败,还有对家人的责任,对创业伙伴的承诺,这份压力背后是难以言说的孤独 (创业者是孤独的,背负的是承诺)
创业就像跳高比赛,如果以探索和挑战为终极目标,那么失败就是一种必然的。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因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跳起来终究有落下来的一天,创业的终点是“失败”,所以放轻松享受“成功”的过程)
创业者容易有执念,觉得自己想到一个主意,就会有相应的需求。但这个需求可能只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需求,甚至都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所以小范围的验证很重要,有时候要跳出来思考商业模式,中立地审视要做的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前景)判断一个需求是不是真需求、是不是高价值需求很重要。对此,我也总结了三个标准,即强烈、普遍和频繁
如果你需要用钓鱼的方式一个一个地“捞”用户,那说明这件事情本身就错了,你应该是用大网去捕鱼,而不是用鱼竿去钓 (根本问题还是高价值需求的三个标准)
今天的创业者应该彻底放弃一个思想——战略的规划。不用一开始就想着把事情做成一个很宏大的系统,也不要觉得慢是有道理的。一个战略听起来很宏大,但是如果难以执行,就不是一个战略,可能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战略需要规划但更需要迭代和执行,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目标更重要)
一个好战略必须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一个坏战略,哪怕有一流的执行,也不容易做好。很多时候CEO和创始人说执行力不够强,其实是在推卸战略决策的错误。好的战略到执行的时候,团队的目标就会很清楚,不会同时做很多件事,自然就有执行力(一个好战略,一定是好理解且容易执行的战略,执行的问题从战略的根本上去找)
如果只是把事情从9分变成了9.5分,这就是花很大力气去做小数点以后的事,没什么太大用处(不要做小数点后面的事情)
竞争问题是生死问题,利润多少只是得失问题。所以,在竞争面前不要算小账,要算大账。在生死问题面前,一时的得与失又算得了什么?(抢占先机,先做规模再做利润)
很多时候,你的规模越大,影响力就越大,资源越会主动向你靠拢,你也会事半功倍;反之,即便你做的事情本身是对的,但如果规模不够大,势能肯定会跟不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资源不断向头部机构聚拢)
价值不是一个又远又空的东西,而是让用户了解和感受到,你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能够被感知的具体的功效才是价值)
建立品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态度,也就是要做到真诚面对客户。(品牌需要温度,需要真诚,真诚的态度可以被感知)
判断一个产品的流量是否有价值,我们先看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用户数,即DAU;二是时长,看用户黏性;三是交易属性。流量价值=DAU×时长×交易 (在今天,要想得到更高的转化率,我认为就要用大众、高频、低价的产品去获取)
任何流量的转化和分发,绝对不能以牺牲产品核心价值为代价(还是产品定位的问题,要清晰明确)
要抓住最好的时机赶紧去融资,因为只有在那个节点上,所有人对你才是正向的期待,认为你将来一定会更好。融资,其实是一个生死问题。(资本大多时候只能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钱到用时方恨少)
投资人对公司状态了解得越详细越好。你的这条“贼船”他已经踏上了,当你告诉他漏水的时候,他先想到的一定是和你一起补舱位,把水堵住。对投资人,求救、帮忙、示弱,展示自己的各种不行,其实是非常必要。(不要和投资人对立,真诚面对,共同担当)
不同性格特质的人,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领导力。所以,获得领导力的第一个秘诀,首先就是要做自己,尽可能全然地做真正的自己。而爱人的能力、爱人的范围决定了我们领导力的范围。(领导力没有唯一模式,爱人的能力才是稀缺的)
相互喜欢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最开始的核心团队,彼此一定要足够相互喜欢(对于创始团队来说,比起能力互补,相互喜欢更重要。如果是找合伙人,要找你相信的人;而找初创员工则是相反的标准,要找相信你的)
机会越大,就越需要找到一个独特的小切口,也就是说越大的机会,最开始起步的时候越要精准。(少即是多,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成功其实挺难的,因为成功者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而且这一切都难以复制。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成功可以复制,那个人可能是唐骏。
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成王败寇,失败就是loser,遭人唾弃,所以某大V替戴威说了两句话时被骂出翔。
学习失败不是避免失败,你避免不了的,失败就跟人的生命一样,终点都是死亡,学习失败就如学习如何面对死亡一样,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然后从失败中成长。死是生的一部分,将永存下去,失败也是如此,它是成功的一部分。
人总是觉得复杂的思考过程和逻辑太费劲儿,最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人性,所以有时候读者看到你写的一篇文章,他们只关心他在乎的那部分,然后给全文定性,至于作者到底怎么想的,想表达什么,不 care。
一个互联网产品与传统服务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可以打破层级、跨越地域限制地去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这是互联网的本质价值。易到不是被滴滴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易到的定位是高端打车服务,而滴滴服务的是所有人。
千万不要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略定错了,再怎么努力也白搭。
战略的价值,是要把一个愿景变成当期可执行的任务,执行力强只是表面,背后一定是战略对了。
一开始不要去搞各种各样的商务拓展合作,拿公众号运营来说,一开始别指望别人带你,自身没价值,别人为什么带你呢?自己牛逼了,自然就主动找你合作了,早期低水平的合作,能带来多大的流量?关键还是先打磨自己的产品,把更多时间花在打磨产品上。
成功会带来认知局限,一个人某个行业的经验越丰富,看问题的局限性越大,空杯心态很重要。
竞争无处不在,要想生存,就必须学会直面竞争。
根据经济学原理,稀缺的时候,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逼近于收益,所以很难赚到钱。流量价值=DAU×时长×交易系数。什么决定了你的获客成本?是产品本身。
当一件事我们无法判断的时候,最好用极小的规模去测试,所谓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用最小的代价验证可行性。
领导力不是有多少人听你的指令,也不是你能命令多少人,而是你对别人的“激发”有多大。
风来了猪都能飞,但风退了,摔死的也是猪。所以在风还没来之前专心练好剑。
创业维艰,没病到一定程度不要想着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