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看到红黄蓝幼儿园的新闻,愤慨之余会想到,假若幼儿园有全面监控,便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也是。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身在火车上,随手写下。
今年春天,跟一位做幼儿园 SaaS 系统的创业者聊项目。他说他们在许多幼儿园都安装了视频摄像头。我下意识地问,是不是联网的,家长可以实时通过手机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他回答,不,园方不同意联网。这样老师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他们安装摄像头,拍下画面,存在本地。老师把素材下载到电脑,做过简单后期和剪辑之后,才会传给家长看。
我不解:自动直播,不是还减少了老师做视频的工作量么?
他说,他跟不少幼教打过交道,得知对于很多幼儿,好声好气沟通几乎是完全没用的。要管理,许多时候唯有靠凶巴巴地吓唬和训斥。这虽未及「虐童」程度,但也是园方不希望被家长看到的。有的家长,自己在家打骂孩子,但老师在学校若是态度稍有不好,给他知道,就会来闹。要全程耐着性子,对着孩子扮演沟通极其低效的「开心姐姐」角色,给老师太大心理压力。
我顿时回忆起一次高铁经历——前排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儿在 iPad 上玩游戏,声音外放到最大。我在后排忍无可忍,于是以我所能展示的最温柔的态度去商量,小朋友,小声点好不好呀?孩子转头瞥一瞥,尖利地喊道,你不要吵!
我与旁边的家长对视一眼。他有点不好意思,转头虎着脸训孩子:你轻一点!再不乖,我教训你喔!
孩子满脸委屈地调低了音量。我坐回后排,虽然达到了目的,但却有点尴尬,好像是我给别人造成了困扰。
近些年常出门,在公共场合遇过成百上千的「熊孩子」了。虽然我个人目睹的案例样本数量不大,但我真在日本见过好多次,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带着三四个孩子(年龄大约从两个月到七八岁呈等差数列)上街,每个孩子都表现很恰当。而在中国常见的,则是一个孩子要两三个大人照顾,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为什么呢?孩子是一张白纸,问题只可能出在大人身上。公共场合的「熊孩子」不是天生的。我猜,是大人先不跟孩子讲道理,才造就了不讲道理的孩子;是父母长辈先有了「孩子还小,不懂事」的自我暗示,才有了一大堆不懂事的娃。跟孩子讲道理确实不易,但自己给自己找个借口全面放弃,显然属于「不作为」一类了。我当然不是在为幼儿园老师凶孩子开脱。但是,向幼儿园送去了自家训练出的、不讲道理的孩子的家长们,是不是也要负点责任呢?
以及,如果认同暴力对待孩子根本上是件错事,那为何会有「我家孩子,我打得,别人打不得」这般认知?
背后还是「把孩子当私产」的幽灵在作祟吧。